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团扇,是中国汉族传统艺术的代表,寓意团圆友善、吉祥如意。在扇面上写书作画,更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为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团区委、区少工委于1月10日举办了手工团扇文化知识与技能线上讲座,本次实践特邀请到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的张立娟老师为少先队员们讲授手工团扇文化的知识,让大家在体验手工制作团扇的乐趣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张立娟老师从团扇历史讲解、精美团扇欣赏、手工团扇制作三个方面来介绍手工团扇的相关知识。课程开始,她先是通过展示多种形制的团扇图片来为少先队员们讲解团扇的历史。
团扇起源于中国,因形状团圆如月而得名。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古时候,人们发明团扇,是为了遮阳挡风,直到汉代,才有了“消暑”的功能。正是这时,扇子的样式及制作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张立娟老师为大家展示了许多常用的扇面形状,并强调团扇的形状并不只有圆形一种,也有其他形状,例如方圆形、梅花形、芭蕉形等。
接着,张立娟老师为大家介绍手工团扇的扇面常用的几种图案种类,例如工笔手绘、国画、水彩画、书法等。并教授大家根据扇面的形状挑选适合纹样,根据适合纹样来挑选色彩。
在实践部分,张立娟老师带领少先队员们进行手工团扇扇面图纹的绘制,并教大家在扇面上进行柿子图案的绘制。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大家出色地完成了扇面绘制。张丽娟老师告诉大家,在传统文化中,柿子有着红红火火、万事如意、吉祥平安的寓意,新春将至,她也希望通过这种富有意义的方式将自己的祝福送给大家!
少先队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已举办6场,活动围绕“神奇的一片叶子——茶文化”、剪纸、团扇来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开拓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