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办公区西北角,一座湮没于地下的汉代古城于2016年考古时被发现,把通州的建城史至少提前到了2200年前的西汉初期。而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就直接建在了这座通州唯一秦汉遗址上,成为北京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考古遗址公园。

文脉深厚、古韵悠远的城市副中心,像这样的古迹明珠散落在各大公园内,让处在现代文明中的人们也能触摸到历史深处的记忆。

虽然还未最终交付,但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里的一木一景都已初具雏形,有模有样。不同于其他满目翠绿的公园,土黄色调“晕染”出厚重的历史感。正午,苍松的剪影映在“风化”仿夯土效果的古城墙上,更添沧桑;带着车辙印和牛蹄印的仿古驰道,把时间拉回久远。

路县故城遗址是城市副中心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城址。城墙、城壕、城内遗址区、城外居住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构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城墙位置的地下就是当年真实的古城墙。建设者们在遗址上覆土3到3.5米,环植草木,恢复古城墙四周轮廓。登上城墙向下眺望,四四方方的古城尽收眼底。

“遗址证明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早在2000多年前就是一个地区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北京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铭表示,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最大限度保证遗址文化的原真性与完整性,让大家领略到2000年前的通州古城风貌。

与历史的对话,从来不局限于风貌的恢复。与遗址交相辉映的遗址博物馆成为路县故城遗址乃至副中心的考古科研、保护、教育及展示中心,充分展示考古成果。利用高参与度的主题场地、汉风古韵的小品、构筑物等,展现汉代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活场景。“这里保护浓缩了通州历史‘雏形’,也是后续文脉延续的‘活化石’,必将是副中心最具分量的文化会客厅。”王铭说。

奔流不息是河水,气势恢弘在今朝。在副中心“一带、一轴、两环、一心”规划蓝图中的“一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重走一条运河故道,能触摸到大运河舳舻千里、人声鼎沸的繁荣。

“绿心”建设区域,有一部分是曾经的张家湾镇上马头村——历史上的运河上码头。昔时,来自天南海北的漕运船在这等待验看放行。为建“绿心”,上马头老村已拆除,但它所蕴含的运河记忆,却以另一种形式保留下来,这就是运河故道。地下数百年的水脉重见天日,是历史留下来的珍贵文脉。

沿着运河溯流而下,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要打造与环球主题公园相得益彰的“文旅优等生”,中西合璧、优势互补。燃灯塔、葫芦湖、石坝码头刻画着京粮转运码头的历史。沿线还有紫清宫、大成殿旧址、通州北城垣遗址、金代闸河遗址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沿河边踱步,仿佛沿着历史的足迹,再现通州漕运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