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就业等多领域持续发力,筑牢底线,补齐短板,推出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住更踏实

住房问题,关乎民生福祉,更关系到城市吸引力和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近年来,城市副中心始终把让人民安居宜居放在首位,多措并举筹集建设各类保障类住房2.9万套,数量居全市第一。

“真没想到房子这么棒,厨房、客厅、卫生间都安排得妥妥的。”2022年4月,张先生和妻子搬进了珠江东都国际小区,这是城市副中心首批公租房房源之一,对于这个房子,他和妻子十分满意,“以后再也不用一年搬一次家了,我们终于在北京有家了。”

享受到住房福利的还有住在台湖镇的贾萍。2021年3月,她搬进了位于台湖镇的通和家园共有产权房,这是城市副中心首个共有产权房项目。“一直能盼着有个自己的家,每天下班回到家,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侍弄着家里的花草,贾萍很满足。

北小园小区加装电梯,提升居民幸福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这两年,城市副中心的老旧小区轮番“变装”,有的增加了街心公园,有的新建了活动中心,还有的装上了居民期盼多年的电梯。

上午10点半,拎着一篮子蔬菜的张阿姨开开心心地回家,“今天菜新鲜,买的多了点。没关系,现在有电梯不怕爬楼。”张阿姨所在的西营前街小区新装了电梯,老街坊们别提多开心了,“我在这儿住了十多年,真没想到,老了还住上了电梯房。”

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系统工作中,加装电梯只是其中一部分。“十三五”以来,通州区共启动实施和申报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75个,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惠及2.6万余户居民。

2021年改造完成后的复兴里3号院,小区里楼体颜色干净清爽,解决了健身、休闲、停车等多个问题。住在6楼的居民黄殿荣开心地说:“以前最害怕下雨天,屋顶漏水可烦人了,家里常年备着几个接水桶。”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屋顶“平改坡”,她家的接雨桶从此“下岗”,“屋顶不漏雨了,我再也不怕雨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