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城市副中心宋庄潞苑北大街与徐宋路交叉路口东北角的纯白色围合建筑里,飘出悦耳的和田音乐,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为首都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注入新鲜“血液”。

手持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热瓦普和拉弦乐器艾捷克,搭配笛子和手鼓,在现代化的下沉舞台“分响中心”,一曲新疆民歌带来耳畔“跳动”的音符。

演奏者来自新疆和田新玉民族歌舞团,这场演出呼应了声音艺术博物馆中的常设展《和田音乐》,五位艺术家跨越4000公里“以乐会友”,与北京的观众梦幻联动,为开幕式带来视听盛宴。“这也是声音艺术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汇聚中国各地的好声音,把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声音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秦思源说。

据介绍,该博物馆是本市首批可以对外开放的“类博物馆”开放培育试点单位之一,于2020年筹备建设,由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举办,今年2月5日启动内部试运营,昨日正式对社会大众开放。

作为全国第一个有关声音艺术的博物馆,声音艺术博物馆既有面向大众的博物馆、展览空间、游戏空间、音乐厅、餐厅,也有面向声音艺术家和学者的档案馆、驻留工作室。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展览空间占到80%。作为展览空间的核心,“声音总站”汇聚了北京的声音、自然声态、语言、歌唱、乐器、声音原理、声音与情感等主题单元。

声音艺术博物馆还有不少临时展览首次与观众见面。如声艺空间“音顾”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声音创作三十年回顾展,展出六位艺术大师的声音装置、影像作品;声活中心“天上人间”声音艺术展,集合了12位(组)艺术家关于声音为媒介的装置、影像作品,展览空间层次丰富,比如楼梯间、天井、服务台和天台,力求让每个作品的声音融入生活。

该博物馆还收录了200多条老北京声音。闭上眼睛,胡同里,知了低鸣,树叶沙沙;再听,盘旋在头顶的鸽哨,院门口的叫卖声,声声入耳,乡音乡韵最是动情。“冰川移动是什么声音?”“声音能看得到吗?”除了寻找回忆,博物馆里还能感受科技为声音赋能,通过传感器听植物的“呼吸声”,用高端声影设备听威德尔海豹在水下歌唱的声音。

步入声音艺术博物馆的小树林,其实已经走进了另一场展览。《失踪的频宽》展示的是已绝种鸟类的叫声,通过用来捕鸟的喇叭呈现。所有音频来自于历史档案,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巴赫曼林莺鸟的声音。“这场展览提醒我们,已失去的是回不来的。”新西兰艺术家Dane Mitchell说。

“建筑奇迹”若谷楼此次也全新亮相,它于2003年建成,2011年向北平移了34米,如今定位为艺术家驻留场地。若谷楼重生,带来了“若谷新声:声音与水泥”主题展览,首展为秦思源的三件声音作品:《回音仓》《椅经》《流》。他介绍,若谷楼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楼层硬表面结构似洞穴,一二楼两件声音作品的轰鸣声与特定空间形成回响音景,从而使观众感觉声音可以进入身体内部。当踏入更为私密的顶层空间,聆听第三件作品时,作品则布置了精确的高音声,这声音似乎进入了头部而非整个身体。秦思源试图借助这些声音作品,来探索这座独特建筑的物理特性以及建筑和人体的物理性质。

方寸之间,一览纵横。在宋庄,几千名艺术家的工作室、画廊、美术馆、博物馆星罗棋布,共同见证着宋庄艺术生态的发展。今天,人们谈起宋庄,其场域已成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声音艺术博物馆又为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产业体系、宋庄艺术创意小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在场内容。“声音艺术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将为宋庄带来更多的文化叙事。”宋庄镇党委书记任存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