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最可贵的,有人需要帮助,能帮我就会帮。”躺在病床上的向先生从容地说。昨日,北京市第602例、通州区第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向先生,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即将为一名陌生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向先生今年44岁,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由于母亲是一名检验科的医生,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一直致力于医疗相关志愿服务活动,自从2004年第一次无偿献血,手中已经积攒了七八本献血证。

2021年8月31日,在九棵树街道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向先生通过现场进行宣传招募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毫不犹豫地完成了登记采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入库时,向先生就知道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只有几万分之一到十几万分之一,他抱着一丝能帮就帮的希望,没想到仅仅一年半的时间,2023年2月15日,就接到了北京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与一名和他年纪相仿的患者初配型成功。

“当时的心情很激动,想到自己可能挽救一个人的性命,打心里高兴。”向先生表示,“能有这个机会去帮助别人,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支持我。虽然父亲起初还有些担心,但他陪着我走完捐献流程,得知捐献对身体不会造成损害,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

虽然初配型很顺利,但接到电话后向先生又等待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其间工作人员告知患者情况不太好,且体重较重,需要向先生增加体重并加强锻炼。于是向先生更加自律地维护着自己身体的健康,终于在6月份高分通过了体检。

为了顺利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向先生提前5天入院接受造血干细胞动员剂注射,虽然注射会导致身体有些酸胀倦怠,但他内心依然乐观坚定,“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干细胞能顺利输入到患者体内,希望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