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门院”是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今年是副中心“深化基层治理年”,为更好地推动社区治理向居民小区治理、楼门院治理深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州区依托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温暖楼门、和谐邻里”楼门建设品牌,楼门的环境改善了,居民的认同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楼门变“客厅”

2020年,通州区在各街乡镇建设77个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三年多来,各示范点按照“做实党建引领、突出环境提升、强化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服务、深化公示制度”的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走进楼门院治理示范点之一、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小区C03二单元,“客厅”既视感油然而生:左手边的区域,四条一字隔板两两分布在五个大小不一的六边形储物格旁,构成九块展示区;紧挨着报箱的,是一个颇显档次的高柜——共享工具柜,柜子里钉子、锤子、改锥等工具一应俱全,因为配备了只有本楼门居民掌握密码的密码锁,杜绝了工具容易丢失的风险。这种种设计,均是由该楼门的居民自发商议、共同参与布置的。

富力尚悦居社区所辖的富力尚悦居小区建成于2015年前后,既有商品房、政策性保障住房,也有商改住、商业街,居民多达3852户。小区地处马驹桥物流园区东部,住户人员结构复杂,租户较多。

“为了营造小区的和谐氛围,我们打造了C03二单元这个文化楼门,希望以点带面,提升其他楼门的文化气息和友爱环境。”富力尚悦居社区党支部书记黄玉国说,选择C03二单元,是因为这里有一定的基础。“刚收楼时,就有热心居民挑起了‘楼门长’的担子,在自己家里设置了工具箱,邻里邻居谁有需要就搭把手。邻里间的交流进一步加深,楼道里的公共秩序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把楼门空间当成自己的家来爱护。”

志愿者带动居民共治

永顺镇新华北路51号院是一个老旧小区,这个只有1栋楼、4个单元的小院楼体设施陈旧,居民大多互相认识,流动人口少,老年居民多。虽然缺乏物业的规范管理,但楼里的老党员、老居民带头作表率、当榜样,既带动了邻里守望互助的风气,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区管理难题。其中,2单元的居民关系最为融洽,它也因此成为今年的通州区楼门院治理推广点之一。

年过六旬的居民于亚军住在2单元,一有时间就参加社区活动,卡口值守、捡拾垃圾、救急帮忙……只要社区和邻里需要,她就会随时出现。

永顺东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淼告诉记者,从打造楼门文化开始,2单元许多居民在于亚军等志愿者的带动下,开始关注家门口的事儿。他们创作书画作品,收集邻里参与社区活动的照片,装裱后镶装于楼道。王淼说,楼门文化建设不仅提升了楼道环境,更切实解决了居民的烦心事。现在,主动参与小区治理的居民越来越多,居民们用“共治”让小院儿越来越温馨。

示范引领推进基层治理

记者从通州区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全区共建设市级楼门治理示范点位77个,2022年推进“基层治理年”以来,通州区提出打造“温暖楼门、和谐邻里”品牌建设,并为马驹桥镇、玉桥街道等街乡镇颁授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温暖楼门、和谐邻里”示范基地牌。下一步,通州区将以这一品牌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楼门院示范点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