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停地攀登,才能发现这些植物,我觉得这是大山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冯淑珍说。

冯淑珍爱山。她爬遍了延庆大大小小的山头。一边爬山,一边捡拾山上的垃圾。大山也馈赠这位爱山的行者意外的惊喜。

10月22日,旧县镇北部的太安山上秋意正浓、层林尽染,冯淑珍带着14人登山小分队徒步环穿。这里是附近村民采蘑菇的好地方,但废弃的塑料瓶也不少,只见冯淑珍麻利地把瓶子踩扁,再熟练装进事先备好的垃圾袋……登山路上,冯淑珍共捡拾了约30个废瓶子,其他队员也“收获”不少。就这样,一百多个塑料瓶被带出太安山。

“你捡一个,我捡一个,积少成多,山里的瓶子慢慢就会被捡光的。”冯淑珍眼神里满是坚定。

山中地形复杂,有时登山小分队要抓着灌木往陡坡上爬,大包小包的垃圾袋成为累赘,但冯淑珍却认为这都没什么,“我和队员们都觉得,为了环境更美,这些辛苦不白费。”

2008年,冯淑珍成立了延庆登山俱乐部志愿服务队。延庆大大小小的山,冯淑珍几乎都登了个遍。海陀山、官帽山、暴雨顶、半块豆腐山……回忆起登山经历,冯淑珍眼里泛起了光。看过日出的壮美,也见过山间夕阳和晚霞,冯淑珍说自己是一个爱山的“行者”,不曾停下攀登的脚步。

冯淑珍把延庆所有的山都当作自己的“环保责任区”。她认为,树立大家的环保意识,往往比捡瓶子的数量更重要。因此,看见有人乱扔垃圾,她会上前制止;看见有人露营,她也会上前提醒走的时候把垃圾带走。“这么美好的风景,我们的行为一定要配得上。”

14载春秋,冯淑珍共组织了400余次环保活动,走了近4800公里的登山行程,3万余个瓶子被捡出大山。很多山,冯淑珍已登了不下十次,“瓶子越多的山,我们相对去的次数越多,多捡几次,才能让它变得更干净。”

冯淑珍登山,不只捡瓶子。一次,在玉皇山的半山腰,一只豹猫被铁夹子夹住前腿,动弹不得。豹猫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正在登山的冯淑珍一行人看见这一幕,立刻跑来救援。受伤后的豹猫异常凶猛。冯淑珍和队员脱下外衣盖住豹猫的头,用力掰开铁夹子,救出了豹猫并把它及时送到了专业救助部门。

山上,有不少铁夹子和铁套子组成的“陷阱”。冯淑珍和队友们登山时,看见一个拆一个。有些铁丝很粗,要借用工具才能“撬”开。14年来,他们在山上解除各类铁夹子和铁丝套80余个,也救下许多野生动物。

最让冯淑珍兴奋的,是总能在山上遇到不期而至的惊喜。“选择不同的路,就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冯淑珍回忆,2012年早春,登山小分队在四海镇与怀柔交界处下山时抄了近路,偶然间发现一片不知名的黄色野花,它们在干枯的枝叶间格外显眼。

虽然本身学的就是“林业”专业,但冯淑珍也是初次遇到这种植物。她迅速拍下照片,发给园林局的同事。经过专业人士辨认,这些黄色植物名叫“侧金盏”,在北京地区是首次发现。之后登山过程中,她带领团队发现了“侧金盏”更多的分布区域。此外,他们还首次发现了“山西杓兰”“款冬”等野生植物的重点分布区。“只有不停地攀登,才能发现这些植物,我觉得这是大山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冯淑珍说。

冯淑珍把爱好和公益结合成了最好的样子。2015年,组织冰山梁登山活动时,冯淑珍发现与延庆山水相依的赤城地区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她决定号召大家进行“一对一”捐赠活动。她与赤城独石口镇建立联系,每年进行1至2次“一对一”爱心捐赠活动,自费出车运输、搬运,把物品亲手送到乡亲们的手中,物品包括衣物、书本等,共计约5000余件,把温暖带给赤城村民。

登山、环保、做公益……冯淑珍收获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14年前与冯淑珍一起登山的同伴,有的因为膝盖受损陆续退出,但有更多的伙伴不断加入,成为公益路上的“行者”。“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大的年过六旬,小的不过才上小学。作为活动组织者,我要带领大家做一些对有社会有益的实事儿。”冯淑珍说道,“只要还登得动,我会一如既往,攀登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