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逐光:寒冰之上的传承序章

下午5:30,延庆梦起源滑冰馆的冰面泛着冷冽的光。教练张兴成手持秒表,目光紧随一群身着亮色队服的少年。他弯腰纠正动作,时而高声强调“蹬冰幅度”“臀顶住”,时而拍拍队员肩膀给予鼓励。这些孩子中,既有延庆本地的中小学生,也有来自吉林省、辽宁省等地的代培运动员。

“直道滑行控制好发力,注意蹬冰方向!”张兴成的指令声在冰场回荡。他回忆起自己10岁在野冰上蹒跚练习的时光,那时冰面粗糙,训练条件艰苦;而今,看着孩子们在恒温恒湿的室内冰场自如滑行,他感慨万千:“这是国家发展带来的改变。”

荣耀转身:冠军梦想的延续征程

作为2011年全国短道速滑联赛男子1500米冠军、2013年亚洲杯青年接力赛冠军,张兴成的职业生涯始于东北的严寒。他记得,早年运动员常因场地简陋、训练科学性不足而受伤;如今,移动式防护墙、科学训练体系让危险系数大幅降低。2018年退役后,他选择扎根延庆,成为梦起源滑冰馆的教练,将冠军经验倾囊相授。

“刚来的时候,每天只有四五十个孩子上冰,现在最多时可以达到300多人!”同样身为“冠军教练”的孟美君说道。作为2012年全国锦标赛团体冠军、2011年亚洲杯青年接力赛冠军,孟美君对冰场有着浓厚的感情,她指着冰场角落的标语“我想学我要学,我想练我要练”欣慰地说。这些孩子中,U13和U11组别的选手虽等级尚低,但已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王瀚一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7岁开始就踏冰前行的冰雪少年,如今已坚定目标:“我要为五星红旗争光!”

热雪燎原:延庆冰雪的澎湃浪潮

延庆的冰雪热,源于一场“双向奔赴”。得益于《北京市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中明确的“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具体指标以及依托北京2022冬奥会的良好契机,延庆区政府每年投入超千万元支持冰雪运动。9所国家级冰雪特色学校开展“一校一项”培养模式——延庆二小专攻双板滑雪,四小主攻短道速滑,孩子们从入学起就能系统接受专业训练。截至2025年3月,梦起源“冠军教练”团队已累计培养出1名国家运动健将,28名一、二级运动员。

“我没有想到,这些生长在首都、生活优越的延庆孩子非常刻苦,家长更是全力支持,甚至有祖辈陪练。这一份份深厚的家庭助力,无疑为延庆冰雪事业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孟美君说。

寒夜燃冰:少年梦想的炽热回响

随着冬奥场馆“雪游龙”“雪飞燕”持续举办国际赛事,延庆冰雪产业迎来新机遇。2024—2025赛季,国际雪车联合会世界杯在此举办,冰上项目亦通过短道速滑邀请赛等赛事吸引全国目光。2019年至今,延庆区冰雪队累计取得185金、179银、178铜,其中短道速滑队取得121金、120银、133铜。延庆区培养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何一鸣作为非专业运动员曾进入十四冬短道速滑决赛,并取得男子1000米第六名的优异成绩。2024年延庆区短道速滑队在北京市青少年U系列短道速滑冠军赛取得11枚金牌,与丰台区并列第一。孟美君、张兴成以及所有梦起源的“冠军教练”们的心愿朴素而宏大:“希望更多人了解冰雪运动的益处,更期待延庆的孩子能站上更大的舞台!”

夕阳西下,冰场灯光亮起,冰刀划过冰面的脆响中,孩子们仍在奋力追赶——他们或许不知,自己正沿着前辈的足迹,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冰雪传奇。

记者手记

在延庆,冰雪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传承。从孟美君、张兴成到何一鸣、王瀚一,从野冰到国家级甚至国际级赛道,每一处冰痕都记录着延庆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当少年们追逐着冰刀划出的弧线,他们脚下的不仅是冰面,更是通向未来的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