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庆区第二小学亲子体育文化节开幕。此次文化节打破学生运动会“少数竞技”的传统模式,通过学生课间游戏展示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更联动300余名家长深度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子互动”中感受运动乐趣,探索出新时代家校共育的体育教学新范式。
伴随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全校2000余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番上演创意课间游戏。低年级设置了“小青蛙跳荷叶”“螃蟹顶球接力”“钻山洞”等萌趣十足的游戏,孩子们小小的身躯灵活地在游戏道具间穿梭,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呼啦圈在他们的腰间飞速旋转,皮筋在他们脚下跳出美妙的节奏……中年级的“呼啦圈转转”“躲避鱼雷”“五彩皮筋”等灵动十足的游戏考验着孩子们的灵活性。高年级则设置了“排山倒海”“篮球接力”“车轮滚滚”等充满竞技性的游戏,你追我赶的画面点燃了全校师生的热情,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以前开运动会,我总是那个在场边喊加油的,这次和大家一起组队玩游戏,我们在团队协作中越来越默契,同学间的感情也更深了。不用紧张比赛名次,纯粹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特别开心!”区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代羽彤说。
在家长童年游戏展示环节,跳皮筋、滚铁环、撞拐等承载着时代记忆的活动重现校园。六个年级的家长方阵以生动表演诠释着传统体育的魅力,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父辈的游戏,更感受到代际之间的情感联结与文化传承。“我们80后家长带着跳皮筋、滚铁环这些童年游戏回来,就是想让孩子们看看,爸爸妈妈小时候没手机平板,照样能在操场上疯跑着玩得痛快!希望他们少盯着屏幕,多跟着我们跑跑跳跳。”学生家长陈芳道出了很多父母的心声。
记者了解到,去年秋季新学期起,区第二小学的课程表便有了新变化:课间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这是北京市教委对义务教育学校课间安排做出的整体统筹优化。多出的5分钟,让课间时间更充裕,如何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更尽兴,体育节上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打开方式”已经不言自明。
“体育不是特长生的‘专利’,而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刚需’。现在我们让每个孩子都上场,实现人人有活力,班班有特色。”区第二小学学生成长中心主任李娇说。此次体育节结合“体育八条”的主要目标,本着人人都不少,人人都参与的原则,积极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身心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让孩子们都成了运动场上的主角,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