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长城,蜿蜒于京北的群山之上,如一条巨龙在时光中沉静守护。今年6月,这条巨龙的身旁,三颗璀璨明珠已焕发新颜——长城文化带三项重点环境提升工程宣告全部完工。从历史底蕴深厚的八达岭脚下,到生机勃发的中关村延庆园,再到光影交织的东湖滨水区,一幅融合古老文化与现代生机的崭新画卷正在京北徐徐铺展。

长城博物馆周边项目完美收官

5月31日,长城博物馆周边项目完美收官。自去年4月启动,历时一年多精心打磨,这片核心区域焕然一新。漫步于升级后的步行街,脚下是2万余平方米崭新铺设的路面,青石板路如时光隧道般蜿蜒,两侧树木苍翠挺拔,400余株新植乔木为古道带来盎然生机。暮色降临,61套造型典雅的路灯悄然亮起,与3800余套精心布置的景观灯交相辉映,将古长城温柔揽入现代光影的怀抱。建筑外立面上,3000余平方米传统地杖彩绘色彩鲜明,无声讲述着长城脚下的千年故事。

“项目紧扣‘重拾京畿古道沧桑,漫步长城文化史卷’的定位,将文化传承融入每一寸景观。新增的18台投影设备如同魔法之笔,在古老城墙上描绘流动的画卷,使凝固的历史与现代科技深情对话。”区城市管理委环境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闫新烨说。这里不仅是对生态环境的精心优化,更是对长城深厚人文底蕴的立体呈现与致敬,一个更富底蕴、更具吸引力的长城景区核心门户已然诞生。

中关村延庆园周边环境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中关村延庆园周边环境提升工程同步奏响凯歌。风谷二路、西官路等区域经过系统提质升级,面貌焕然一新。超过5万平方米的路面铺装使园区脉络更加清晰流畅。尤为瞩目的是绿化工程——2000余株乔木巍然成行,340余万株地被植物如绿色绒毯般蔓延,构筑起层次丰富、生机勃勃的生态绿廊。近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翻新,使园区风貌更显整洁现代。900余米热力管线的更新改造,如同为园区注入了更强劲的“血脉”,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项目完工后,一个特色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氛围浓郁、宜居宜业的高品质园区已具雏形。”闫新烨介绍:“它不仅是延庆科技创新实力跃升的展示窗口,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与创新涌动的产业氛围在这完美相融,为区域协同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使‘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品牌熠熠生辉。”

东湖周边亮化工程花灯璀璨

夜幕降临,绚烂夺目的灯光下,妫川宝塔周身华彩流转,如同缀满星辰的琼楼玉宇。长城文化带环境提升的华彩乐章在东湖周边亮化工程中达到高潮。项目主体围绕“生态妫川·悠悠妫河”主题,以妫川宝塔为璀璨视觉核心,巧妙串联东湖公园、夏都公园、体育公园等节点,精心编织出“一轴四区多点”的迷人光影网络。

师范路桥化身为“妫河夜画”的流动舞台,白帆广场以“冰雪青春”主题唤起冬奥激情记忆,吊桥则流淌着梦幻的“幻彩流光”。千余条灵动线条灯、300套精准投光灯、120套如星空倾泻的星空水纹灯、30套讲述故事的图案灯,共同构建出“珍珠项链”般绚烂的夜间景观长廊。新增的5000余米电缆与3台配电柜,如同智慧神经,将原有灯具纳入智能总控系统。通过节能、平日、夜游等模式的智能切换,实现亮度动态调节,科技力量完美支撑起诗意夜色。

这不仅是灯光盛宴,更是一次“生态底色+科技亮色+文化特色”的创新实践。长城雄浑文化与冬奥澎湃元素被巧妙融入光影叙事,营造出“一步一景、移步换境”的沉浸式夜游体验。这多重魅力于一体的滨水空间,为延庆的夜间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显著提升城市夜间品质与吸引力。

长城文化带三大环境提升工程的圆满收官,是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的重要里程碑。

区城市管理委环境建设管理科负责人王治学表示:“区城市管理委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立足长城文化带建设新起点,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务实有效的举措,深化环境整治建设。通过环境提质升级、营造良好氛围,将延庆加速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独特的‘延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