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市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更大力气、花更多工夫。
服务优化、环境优美,城市生活更舒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北京朝阳区芍药居三社区,破旧凉亭变身彩虹格栅顶棚、石材矮墙改造成休闲座椅,占地面积仅1400平方米的荒废边角地,如今秋千、滑梯、跷跷板等设施完备。小微空间改造虽是“小面积”,体现的却是城市宜居与人民幸福感受的“大指标”。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今年,北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计划新开工300个、完工100个,老楼加装电梯新开工1000部、完工600部,将大力推进加装电梯,开展住宅外墙安全整治、适老化改造等群众关切的项目。
老旧小区换上新颜,城市生态也在持续改善,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通过加强园林绿化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稳步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强。
有机更新、复合利用,城市文脉传承延续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各地因地制宜,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更多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活起来、传下去。在北京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青砖灰瓦、曲径通幽,氤氲着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白墙黛瓦、飞檐翘角,软木画、油纸伞等民间艺术相映成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群众在城市生活将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自2017年起,北京市启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行动,推动背街小巷的环境面貌和景观品质实现新的提升,民生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新的改善。2022年,第五届“美丽街巷我的家”摄影、绘画作品征集活动邀请市民群众用手中的镜头或画笔,以发现街巷新面貌和暖心瞬间的方式,将环境优美、特色突出、文明有序的街巷新面貌呈现了出来,今年“美丽街巷我的家”活动将持续开展,与市民一起记录城市更新变化,感受古都街巷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