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黄庄路口,志愿者引导行人有序通过,并向礼让车辆“点赞”致意。

北京日报记者 王琪鹏

迎接“开学季”,“蓝马甲”们活跃在京城各处。在车流、人流量较大的路口,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挥舞着小旗,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为礼让行人的司机“点赞”。

“绿灯亮起,请大家快速通过,不要在斑马线中间逗留。”上周六上午,在海淀黄庄路口,来自雷霆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赵伟打出“通行”的手势,引导行人有序过马路。与此同时,站在她旁边的志愿者打出小红旗,伸出大拇指,向礼让行人的右转车辆“点赞”致意。远处,几位志愿者正在将随意停放的共享单车摆放整齐。

春节假期后,全市广泛开展“文明驾车、礼让行人”志愿服务活动,为开学季营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海淀黄庄路口位于地铁换乘站之上,周边有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学校,以及海淀医院和多家商场,车流、人流量都很大,是一个重点路口。赵伟介绍,志愿者们早上8点半集合,9点起在路口四角就位,开展引导工作。

“我们倡导大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行人不闯红灯,车辆礼让行人。”赵伟说,志愿者不是交警,也不是交通协管员,文明礼让全靠“柔性引导”。“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交通规则,如果志愿者站在路口提醒一下,大家就会增强自觉性。”

赵伟还记得,志愿者们刚来这个路口时,行人闯红灯、车辆不礼让行人的情况很常见。她曾专门做过调研,一小时之内,竟有二三百人闯红灯,因车辆抢行、不礼让行人,行人和车主发生争执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后来,红绿灯有了倒计时,还设了非机动车信号灯,再加上路口志愿者的劝导,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礼让行人的现象锐减。

在志愿服务中,小志愿者往往能发挥出大大的作用。12岁的小志愿者李昊谦是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当天在妈妈的陪同下参与志愿服务。看到路口的小志愿者,一些想闯红灯的人自觉停下脚步。“有时候孩子的话更管用。”赵伟说,这个路口很多是大人带着孩子,如果孩子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很明显。

随着“文明驾车、礼让行人”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参与到相关志愿服务行动中,“礼让行人”已成为一项冬奥遗产。从2017年至今,“志愿北京”平台累计发布“礼让行人”相关志愿服务项目1500余个,参与志愿者4.9万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40余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