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孟加拉国式英语遇上印度口音
当荷兰绅士邂逅英伦客商
当中医智慧抚慰异国伤患
……
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期间
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汇聚成国际化暖流
他们用跨越国界的友善和贴心服务
编织着顺义故事
打开了世界朋友圈
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外景。
孟加拉国小伙为异国友人轻松打车
阿龙(右)热心地帮助外籍观众打车。
面对印度友人不知如何打车的境遇,空港街道外籍志愿者阿龙轻车熟路地向他们演示着中国打车软件的操作流程。只见这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小伙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出流畅弧线,从新国展到东直门的导航路线,在他口中化作一串亲切的孟加拉国式英语指引。当网约车亮着双闪停靠时,两位印度青年相视而笑,消弭了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绷带里的东西方对话
陈长宝(右一)服务参展观众。
陈长宝为观众处理受伤的脚踝。
在急救保障区,空港街道共建单位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陈长宝正为外籍观众处理肿胀的脚踝。十多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和外籍人士交流非常自然。
“您得学学我们Chinese medical(中医的)静养智慧。”他边固定绷带边用京腔“打趣”道。这个从2006年就坚守医疗志愿阵地的“老顺义”,带领的精英团队如今已成为展会医疗保障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急救箱里,永远备着中英文对照的医疗指南。
跨国夫妇家门口服务全球同行
赛承佐(右)为外籍友人寻找展台位置。
荷兰志愿者赛承佐转身时,金发在阳光下泛起微光。曾从事国际贸易的他,此刻正用流利的英语为英国展商指路。
在不远处的咨询服务台旁,他的中国妻子正在熟悉展位。这对跨国夫妇的志愿服务日志里,记录着帮法国工程师找展台、为瑞士参观团推荐特色餐馆的温暖日常。
“能在家门口服务全球同行,是一种奇妙的缘分。”赛承佐的感叹道出了许多外籍志愿者的心声。
顺义的外籍志愿者们在展会现场倾情服务。
六天展期里,空港街道180余名中外志愿者,用专业与温情搭建起文化交融的桥梁。顺义这片热土正以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国际化的深层含义——这里不仅有展馆相连的物理空间,更有人心相通的精神纽带。
在这场国际盛会中
身穿蓝色马甲的志愿者们
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用暖心行动展现了顺义温度
为展会增添了更多靓丽色彩
彰显了润物无声的顺义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