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小区的流动集市活动办得太好了,吃的喝的玩的都有。”金谷园小区居民张爷爷说。滨河街道流动集市上嵌入养老托育、健康服务、文化休闲等场景,吸引了大批居民“游园赶集”。这正是滨河街道流动集市嵌入式服务理念的生动体现。
今年以来,滨河街道整合多方资源,结合“一居一品”,利用小区内的“金角银边”,依托流动集市为嵌入载体,通过在社区小广场“摆摊设点”的方式,巧妙划分不同区域,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服务的精准对接,通过流动集市,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社区小事”。
党建引领 满足民生“微需求”
滨河街道始终坚持街道党组织的核心地位,着力以高质量党建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全力推动嵌入式服务落地生根。
出台《滨河街道五角星嵌入式服务基金管理办法》,设置专项奖励基金,按照“以民为本、诚信经营、服务社会、彰显担当”原则,通过市场化择优方式,对满足广大群众便民、养老、问题等需求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我们选取12家企业参与,涉及餐饮、家政、托育等专项服务运营主体,分别制定服务运营方案,明确服务项目、人群、时限等内容,为居民提供优质普惠社区服务。”滨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崔科表示,街道工委始终紧密结合群众服务需求,搭建个性化服务平台,牢牢扭住“党建+服务”这条主线,切实将服务送到百姓“心窝”里、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人气的流动集市。
统筹部署 建立集市“微机制”
滨河街道结合现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听取民意摸需求,深入社区挖特色,联系企业链资源,有效盘活社区公共空间,为滨河流动集市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开展提供保障。搭建民生服务供需对接新场景,民生服务企业送上暖心服务,楼底下服务拉近供需双方距离,将服务直接嵌入到居民日常生活中,丰富民生服务供给。集市将“惠民”与“为民”深度融合,建立“居民提需求-企业接单-专业供服务”机制,创建便捷、高效、精准服务的民生平台。
充分发挥辖区养老驿站自身优势,挖掘辖区社会资源,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推动辖区内3家社会餐饮企业与养老驿站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形成“社会餐饮企业+老年餐桌”模式。开辟3处养老助餐服务专区(紫贵庄园助餐点、金杏助餐点、谷谷清香助餐点),为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就近可及的助餐服务。
“老人不仅要吃饱,更要注重营养均衡,每周我们会征求老年人意见,根据老年人的建议和习惯调整食谱,让老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助餐点工作人员介绍,在助餐区内,公示有助餐服务时间、套餐价格、食品安全承诺、举报电话等信息,老年菜单还会定期更换。据了解,3处养老助餐服务专区自开餐以来服务7000余人次。
活动赋能 推动为民“微服务”
流动集市零距离,嵌入服务更暖心。截至目前,滨河街道按照“集集有主题”目标,已开展“家门口的集市”“在‘烟火气’里寻得‘幸福味’”“‘桃’老所爱,不负银发时光”“悦享‘集’时,点亮生活”“社区体育+潮玩集市”等主题流动集市5期,服务人次超5000人次。滨河街道设计多元节目,精心挑选摊位,满足多样化需求,确保服务内容贴近民生民情。
“我们将消防宣传、爱心理发、义诊等各种志愿服务聚集在一起,嵌入到集市中,‘集’群众所愿。在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满足社区居民多维度生活需求,助力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数。”崔科介绍,从家医健康到肩颈按摩,从合家欢拍照到理发修甲,从助餐服务到体育休闲,从日常生活必备到手工制作,几乎涵盖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集市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探索推进嵌入式服务落地走实。
供需对接 激发社会“微力量”
在集市筹备阶段,各个服务机构积极展示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与街道和社区紧密对接,深入交流,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精准设计服务项目,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让滨河流动集市更接地气、更贴合民生、更有质量。
集市结束后,企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多元主体齐上阵,组织社区中老年人走进颐和园。春天的颐和园,是大自然赋予的美丽画卷。从北宫门进入苏州街后湖,到谐趣园,再到西堤,一路上移步换景,大家其乐融融,纷纷拍照留念。春游气氛和谐融洽,服务细心周到,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肯定。
金谷园社区居民王阿姨说:“这次活动组织得非常好。春日正值踏青游玩的季节,我自己不会开车,社区联合爱心企业带我们一起春游,还有专门的导游一路相伴,孩子们放心、我们开心,为社区点赞。”
“以前总想着要带孩子去外面找专业的运动班,现在好了,不用出小区就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日前,爱心企业走进滨河街道府前社区,为4岁至14岁的孩子们免费提供专业的智能体质体态测评及个性化运动指导。孩子们在专业教练的引导下,通过高科技设备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测试。测评结束后,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还设计了针对性的家庭运动方案,并承诺持续跟进。家长纷纷表示,这样的公益活动既增强孩子们的锻炼意识,有助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
接下来,滨河街道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完善外引内培、规范管理体系、加强统筹指导,鼓励和支持更多优秀的社会组织参与嵌入式服务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队伍中来,不断加强基层服务民生的力量,并围绕社会企业服务提供、群众评价、文化培育、社区治理四方面情况,构建评估管理体系,实行以奖代补等正负向激励举措,推动社会企业实现良性循环,真正通过“见缝插针”式建设,做到配置合理科学、功能比例协调、载体设施丰富、供给渠道多样、供给主体多元、供给机制科学、供需匹配精准,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楼底下”“胡同口”,享受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