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与艺术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由北电数智(BEDI)与798CUBE美术馆联合策划的“未来已来:AI与艺术相互唤醒”展览在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举办,用艺术的形式,诠释科技与人类共生的理念。
本次展览展出了全球知名艺术家艾米·卡尔、平川纪道、理查德·维根的4件作品,艺术家们将AI、大数据等前沿科技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图像、文字等,引发人们关于AI与艺术的思考。
展览现场,艾米·卡尔以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外立面为媒介设计的巨型数字艺术作品《流息脉动》吸引游客驻足体验。该作品根据算力中心的数据、室外实时温度、气温以及体验者的心跳节拍,使建筑外立面柔性屏上幻化出不同的光影变化,好像一幅不断变幻的动态生命图腾。在算力中心一楼大厅,长达22米的像素墙正反两面上,理查德·维根带来的作品《大海捞针》,将算法决策的混沌逻辑转化为可视的动态生长的数字森林。在平川纪道的作品《雪花谱》中,像素通过元胞自动机的程序运作,将一张张普通的照片,以六边形晶格结构排列,演化出不断变化的类似雪花的明暗图像;平川纪道的另一幅作品《(非)语义处理》,以一块石头为原型,将石头拍摄成图像后将每个像素的亮度值除以26,并用英文字母表中对应的字母替换所得出的余数,从而转化成一个个单词,展现AI将数据转译形成石头的“语言”。
“展览将持续到4月13日。在这场艺术展览中,算力不再只是隐匿在服务器中的代码,AI不再只是理性工具,而是艺术的共生体、灵感的延展。”北电数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是集算力基础设施、可信数据空间、AI算力展示、创新孵化与协作空间、科技广场等功能区于一体的算力科技生态综合体。未来,这里不仅将以算力加速AI模型迭代,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创新提供智能引擎,还将是一座向公众开放的智算实验场,展开关于AI如何重塑艺术、链接世界、定义未来等方面的深度探索。(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