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朝阳区红十字会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小雨顺利完成采集,为一名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这也标志着朝阳区累计捐献人数突破百例,彰显了朝阳区的人文温度。

“一点都不疼,没有任何感觉。”在某医院的采供血中心,医护人员正在对小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当被记者问到身体是否有异样时,躺在病床上的青年党员小雨轻松笑了笑,与大家攀谈起来。

记者在现场看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抽取骨髓,而是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式,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其他血液成分直接回输至小雨体内。

据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填报志愿捐献同意书后,数据会存入中华骨髓库。由于基数少、配型概率低,志愿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捐献数较低。“我在2022年1月就填报了捐献同意书,一年半后就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虽然当时的研究生学业和创业工作很忙,但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一直积极配合捐献工作。能通过自己的爱心为另一个人送去生命的希望,我觉得十分幸运。”小雨说道。

在捐献现场,区红十字会向小雨送上慰问金并颁发捐献证书。“受助患者目前正处于移植仓关键期,这份跨越地域的生命礼物将为该患者带来85%以上的康复希望。”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区红十字会通过创作动画片《爱的种子》、开设微信公众号《造干捐献者故事》专栏并积极开展“造血干细胞知识讲座‘五进’活动”,以理论讲解、事例宣讲、榜样带动等形式不断提升辖区各类人群对造血干细胞知识和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目前,区红十字会已构建起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宣传-动员-采集-跟踪”全链条工作关爱体系,自2015年有相关统计以来,已累计入库志愿者达千余例,将为更多患者点燃新生命的希望。(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