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之处着手,推动社区精细化治理。今年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以满足民需、共建宜居、美好家园为导向,落地多个“党组织服务群众”和“急难愁盼”项目,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凝聚多方力量,引导居民共商共治,激发社区新活力。如今的辖区又有哪些新变化,一起来看看吧。
画出彩 社区“绘”更好
近日,中北路社区结合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组织辖区居民开展“绘聚邻里 涂出美好”手绘文化墙活动,以画笔为媒介,让辖区居民亲身参与动手绘制,光秃秃的墙面成为串联邻里情感的画卷,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增强社区邻里间的凝聚力。
活动中,社区绘画班成员、志愿者分组协作,按照计划进行配色、勾勒线条、渲染着色,将生动的花朵、蝴蝶等团渐渐呈现在墙面上。社区居民也积极参与其中,一笔一画勾勒出美好家园的幸福图景。
本次彩绘文化墙绘制的图案样式由居民参与设计,社区以打造彩绘文化墙的形式,凝聚社区居民治理力量,为小区注入了活力,更以艺术的形式唤醒了邻里间的情感共鸣,让“共朝美好 邻里和谐”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共同描绘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居家园。
修缮翻新 步步都舒心
前不久,南路社区八街坊3号楼楼院内路面完成修缮,困扰居民的积水顽疾得到根治。社区牵头进行的“微更新”得到了群众的点赞。
原来,八街坊3号楼楼院内地砖松动,地面排水设施不畅,导致时常出现雨天积水的尴尬。在收集到群众诉求后,南路社区立即响应,通过社区“急难愁盼”项目进行治理,在八街坊3号楼3单元门口、车棚分别设置雨水箅子,并分别铺设排水管道与3号楼入口处的排水井相连接,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排水点位设置合理,有效解决了院内积水问题。
修缮结束后,北京迎来降雨天气,“焕新上线”的路面圆满完成排水任务,居民纷纷对社区的高效、及时维修点赞。
此外,南路社区十二街坊6楼、亮马水晶东门口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等情况也被社区工作人员注意到。为了让居民从“步步惊心”变“步步安心”,南路社区通过项目化治理,重新铺设路面,确保道路平坦,让居民出门顺心、安心。
微改造 精提升
酒仙桥街道引领各社区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微改造,实现家园环境精提升,解锁居民“家门口”的小确幸。
微改造 聚焦大需求
各社区强化党建引领,及时吸收群众的诉求、建议,形成街道、社区、居民的三级联动。
不管是路面翻新、墙体绘制、安装座椅,每一项微改造工程的背后,都是群众的呼声。各社区坚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日常走访和居民沟通会议等不同场景中了解群众诉求,并进行汇总分析,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列为重点执行项目。
开展社区微改造项目,正是各社区“急居民之所急”的生动体现。依托居民所需的微改造项目,更能够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可,能够进一步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精提升 凝聚大智慧
微改造的“微”,意为聚焦小切口,盘活大民生,是社区党委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有力诠释。
各社区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助力居民幸福指数再提升,也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也是各社区党委动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共同集思广益,从细枝末节处改善社区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居民提出意见诉求,也了解社区党委的工作规划,同时还能吸收消除安全隐患、建设和谐社区、优化环境水平等理念,提高居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让广大居民从社区治理、环境提升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优化公共生活空间同时,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酒仙桥街道将继续通过开展“微改造”项目,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变化承载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以社区“微治理”撬动民生“大幸福”。(同心e桥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