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朝阳,养老服务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诠释"老有所依"的温暖内涵。从蕴实园社区餐厅飘散的暖心饭菜香,到亚运村街道"社区儿女"的迅捷响应,这些碎片化场景共同拼凑出养老生活圈的立体图景。

“一顿饭”里的温度

素菜6元起、半荤10元、荤菜12元,搭配特色小碗菜......来广营地区蕴实园社区餐厅(老年餐桌)作为隐匿在小区里的暖心食堂,近期完成升级焕新。菜品更丰富、操作更透明,价格始终亲民。每日清晨6点至晚间8点持续供应,每餐保证12道现做菜品与十多种主食,午晚餐免费提供粥汤,持养老助残卡更享88折优惠。

“所有食材均通过第三方统一采购,全程可追溯。”工作人员介绍,餐厅严格每日食品留样备查,透明化操作让居民吃得放心。后厨实时监控画面通过电视屏幕展示,从食材处理到烹饪全程可见,构筑起坚实的“舌尖安全防线”。11时午餐时段,窗口已排起长队,居民们或选择堂食,或打包带走。“孙子在家上网课,我带回去一起吃。”一位老人说道。作为专业养老助餐点,餐厅特别注重低盐低油的营养搭配。超长营业时间与亲民定价,使其逐渐演变为社区融合空间——快递员、上班族与白发长者比邻而坐的和谐画面,诠释着“一餐饭”背后的社会温度。

蕴实园社区每日更新菜单并推送至居民群,这样的养老助餐点在来广营并非孤例。截至2025年8月,该地区已引入10家养老服务机构,建成1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个养老驿站;设立中央厨房1个、养老助餐点14处,基本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

在豆各庄,青青家园社区依托“豆网精治”体系,通过志愿力量打通送餐“最后一公里”。自年初运营以来,订餐群已突破400人,累计配送2800余份餐食。社区网格员逐户走访高龄老人,建立精准服务清单;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链接链家地产资源,组建专属送餐队,让热乎饭菜准时送达行动不便者家中。“党建+网格+志愿”的创新实践,让“老有所养”的温暖在每个角落生根发芽。

“社区儿女”的温情守候

亚运村街道近日高效处置的两起独居老人求助事件,生动展现了社区应急网络的温度与效率。

“社区吗?我身体不舒服......”华严北里社区接到关阿姨求助后,书记立即带队上门。发现老人面色苍白无法行动,工作人员迅速协助就医,全程陪同完成挂号、检查、取药流程,直至安全送返。“只是试试看,没想到真来了!”老人的感慨道出信任的分量。

另一通来自癌症患者周阿姨的求助电话,则触发了“好邻居”应急机制。社区联动链家党员先锋队,一小时内建立专项关爱群,制定志愿者排班表。“透析结束就看到你们,比亲人还暖心!”周阿姨坐着志愿者推送的轮椅回家时,泪光中满是感动。

"福祉联盟”共筑暖心服务网

为精准服务望京辖区老年群体,近日,望京街道启动“望京福祉联盟”,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辖区资源,邀请街道党建协调委员会民生专委17家成员单位加入,构建“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一条通道、一支队伍”的“四个一”工程,打造覆盖特殊困难老人和残障人士的“十五分钟福祉圈”。

一个平台为建立高效的需求响应机制,实现服务需求“一键呼叫、快速响应”;一张地图为绘制辖区服务地图,打造“十五分钟养老助残圈”,实现服务全覆盖;一条通道为整合辖区医疗机构和数字医疗企业资源,打造医养服务绿色通道;一支队伍是为每位服务对象配备一支由社区工作者、邻里志愿者、专业服务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目前,首批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服务对象主要面向70岁以上基本养老对象及80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以及老残、多残家庭,通过严格筛选评估,首批确定100名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包括心灵陪伴、健康管理等线上服务,以及订餐、助洁等线下支持,并为困难及重残老人每月免费提供五类项目各1次的居家服务,目前签约率已达一半以上。

同时,积极推进老年学堂课程和联盟企业优质资源“进社区”。今年上半年,街道养老中心已开设书法、八段锦、声乐、太极拳等多样化课程,让老年人在望京“老有所乐”。(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