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紧扣“学听跟”专项活动主题,于8月29日在区残疾人活动中心阳光书苑举办“在黑暗中坚守光明——谍战叙事中的民族精神”文学讲座,40余名各街乡残联领读人、文学爱好者及致公党朝阳区党员志愿者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以“铭记历史共筑梦想”为宗旨,特邀著名编剧、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勇先主讲,中国音乐学院琵琶演奏家、文化助残志愿者栾越担任主持,通过文艺赏析形式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讲座中,全勇先以代表作《悬崖》为案例,分享了作品创作背景与艺术理念。他向现场听众介绍,自己的创作不依赖预设大纲,更注重人物关系构建,“角色会自然焕发生命力,甚至推动剧情发展,比如《悬崖》中周乙的角色走向,就是遵循其内在逻辑调整的结果,这种从创作者到记录者的转变很关键。”针对残疾人朋友提出的创作疑问,他进一步阐释了对英雄形象的理解:“英雄不是神话,是能克服内心恐惧与痛苦的普通人,拉近与他们的情感距离是创作者的责任。”

主持人栾越结合《悬崖》中的人物细节展开解读:“剧中两对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一对是孩子在饭店门口乞讨的分离夫妻,一对是假扮情侣的革命者,他们都严守纪律执行任务。尤其是张宪臣用‘一件小事’带过寻子之事,尽显任务高于一切的信仰。”这一观点引发全场共鸣。

活动现场,残疾人领读人代表深情朗读《悬崖》经典片段,以凝重语气和精准节奏再现了谍战场景的紧张氛围与人物心理斗争,打动在场听众。一位领读人分享感悟时说:“英雄不仅是舍身炸碉堡的勇士,也包括平凡岗位上的奉献者,每个人都能成为生活中的英雄。”全勇先对此表示认同,并讲述了残疾好友的故事:“他因小儿麻痹症致残,却始终乐观传递快乐,让我深受触动。人生需要相互慰藉、砥砺前行。”

作为朝阳区“学听跟+文学讲座”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此次90分钟的深度交流,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群体的历史认知与文化自信。区残联表示,将持续开展此类贴近需求的文艺助残活动,为构建包容共享的社会文化环境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