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西里北社区建工小区内,两条总长600米的主路完成升级改造。这条承载着1434户居民日常出行的“生命通道”,从昔日的坑洼龟裂、雨天积水,变为如今的平整通畅、安全舒心,不仅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出行难题,更成为潘家园街道以精细化治理推进城市更新的鲜活注脚。
建工小区建成已有35年,居民中近三成是老年人。由于建成时间久,小区两条主路出现多处龟裂、凹陷,尤其雨天积水严重,老人买菜、孩子上学常需“绕坑而行”。“以前出门跟‘跨栏’似的,生怕踩进积水里。”75岁的云奶奶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居民的心声。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街道的“心头事”。潘家园街道以“问需于民”为出发点,指导松榆西里北社区先后组织3次“圆桌会”,邀请邻委会成员、党员及居民代表围坐交流。从“哪段路坑洼最急修”到“施工顺序怎么排”,居民的12条关键意见被逐条记录,直接成为修路方案的“导航图”。同时,街道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联合城市管理办公室多次实地踏勘,最终敲定施工方案。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工程于今年7月开工后,施工队特意避开早晚高峰,将作业时间锁定在工作日8时至11时、14时至17时。街道还联动物业联盟单位嘉亮物业全程驻守,从沥青铺设厚度到路面平整度,逐项严格把关。考虑到小区自来水管道年久老化,施工前街道还协调自来水集团同步完成了管道更换,实现“一路一修多受益”。
经过26天紧张施工,新路面顺利铺设完成,停车位也重新施划。“现在出门脚底下踏踏实实,下雨天再也不用踮着脚走了!”居民王叔叔遛弯时的笑容,道出了大家的满意。不久前,居民代表特意将一面写有“三方携手开新路,旧洼今朝变坦途”的锦旗送到街道,“这是给所有把居民事放心上的人的!”
600米的道路,丈量着潘家园街道基层治理的温度;26天的工期,装满了为民服务的真情。据了解,下一步,潘家园街道将持续聚焦基础设施升级、公共空间优化等领域,让更多老小区在城市更新中留住烟火气、焕发新活力,让居民的获得感在家门口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