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辖区居民对非遗传统工艺的兴趣,近日,北京朝阳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文化手工活动,让居民在手工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蕴含的智慧。
“原来非遗可以这么酷!”在东湖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场非遗螺钿画主题活动正带领大家深度体验传统工艺之美,感悟工匠精神。
活动现场,居民们以贝壳为媒介,15秒内共创一幅简笔画进行限时竞猜,轻松有趣的互动迅速打破社交壁垒。紧接着,大家通过“设计师、工匠、收藏家、创新者”四大角色任务,深入学习螺钿工艺的历史脉络、技艺工序与经典文物鉴赏,感受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碰撞与融合。
在随后的制作环节,大家以“新中式生活美学”为主题,运用螺片、珍珠、干花等材料,亲手设计并制作螺钿画作品,并为作品搭配“叙事标签”,让非遗成为表达自我、传递情感的文化载体。“第一次亲手做螺钿画,感受到了匠人的专注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更理解了传承的意义。”参加活动的居民说道。
在黑庄户地区康城社区,老、中、青三代欢聚一起,正亲手绘制色彩绚丽的马勺脸谱,这场非遗马勺脸谱体验活动让居民们感受到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
从社火表演到祈福纳祥,从传统纹样到现代创新……活动现场,专业老师手持精美的马勺作品,向居民们讲述这项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让大家对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了全新认识。
随后,居民们全神贯注地在马勺上勾勒轮廓、填充色彩。不一会儿,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陆续完成,大家围在一起,互相欣赏着彼此的作品,交流着创作心得,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一把把色彩绚丽的马勺脸谱,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串起了社区居民的情感纽带。
“竹编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其细腻的编织技法、丰富的造型设计而闻名,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智慧……”在高碑店地区西店社区新时代文明大讲堂内,一场非遗竹编画手工体验活动热闹开场,让居民用竹篾编织生活美学,感受指尖上的非遗魅力。
活动中,老师向大家介绍竹编的历史脉络与技术特色,并向大家传授竹编技巧。“竹编讲究心细手稳……”老师边示范“挑一压一”的基础编织手法,边展示从竹篾到成品的蜕变过程,细腻的工艺让居民们赞叹不已。
在实操环节,居民们纷纷拿起竹篾,从分拣竹篾、打底编织到收边整型,步步紧跟老师指导。指尖翻飞,薄薄的竹篾纵横交错,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一幅幅以“长城”为主题的竹编画在居民手中逐渐成形。大家沉浸其中,不仅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精细与不易,更在协作中增强凝聚力与归属感。
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不仅满足了居民们的精神需求,更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北京朝阳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更多精彩活动,共同书写邻里互助、共建和谐的美好篇章。(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