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广场“改”起来,自行车棚“建”起来,文化墙“绘”起来……近期,北京朝阳正悄然发生一系列暖心变化,切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活动广场“改”起来
最近,大屯街道育慧西里社区活动广场经过改造升级,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点”。
该广场位于育慧西里小区7号楼东侧,是居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但随着时间推移,路面高低不平、地砖松动、绿化带杂乱等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党委广泛征集民意,制定改造方案并启动施工。
改造过程中,社区将破损路面换成平整结实的透水砖,既美观又实用,树池、绿篱及绿化带经过修整,与小区绿地相映成趣,为社区增添一抹绿色,粉刷修复后的廊亭、座椅,为居民提供了休息空间。
如今,休闲广场以崭新面貌亮相,为大家提供了环境优美、便捷舒适的公共空间。“这回孩子在这儿跑,再也不怕摔着了,太贴心!”小区居民满意地说道。
自行车棚“建”起来
“下班晚点回来,车棚挤满,找地方停车太难了,看着‘僵尸车’占位,又急又没办法。”随着车辆增多,左家庄街道曙光里社区34号楼门前车棚因环境杂乱、充电桩不够用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小区的整体环境。
居民的急切诉求引起社区的重视,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决定将车棚进行整改升级。由社区、物业成立,居民代表、老党员组成“监督小组”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及时跟进施工进度,督促施工方严保工程质量。
如今,原本破旧不堪的自行车棚焕然一新。崭新的防雨棚顶稳固牢靠,平整的地面干净整洁,照明设施和充电插座也改头换面,让居民的“爱车”都有了自己的家。
文化墙“绘”起来
近日,王四营地区百湾家园一社区以社区6号楼为阵地,邻里携手,将曾经的单调的橘色墙面打造成了充满创意美好的“橘色空间”。
楼门不只是回家的过道,更是邻里交流、文化共享的暖心空间。为了打造社区文化墙,百湾家园一社区通过入户走访、议事协商等方式,深入了解居民关于色调偏好、图案主题、文化元素融入等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在专业建筑与艺术团队的初步设计方案基础上,提供了可涂改的设计稿与投票机制,鼓励每个人提出修改意见、亲手绘制草图,最终确定了以“和谐邻里幸福社区”为主题的设计方案。
在楼道彩绘现场,社区不仅提供了环保涂料、彩笔、刷子等工具,还设置了“祖孙搭档”“准大学生创作”“社区居民互动”等多个特色专区,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角落。“通过设计和参与楼门打造,我们的楼门更灵动了,生活环境更加温馨了。”参加楼道彩绘的陈女士说道。
北京朝阳将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造福于民,有序推进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