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改造后的左巷。记者 王佳摄
2025年是朝阳区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日前,记者从区城市管理委获悉,列入今年计划的181条背街小巷已全部完成环境提升工作。截至目前,三年行动中的638条背街小巷实现焕新颜,越来越有范儿。
今年,朝阳区聚焦花园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围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北京朝阳站等重点区域的周边加强背街小巷治理和美化,打造出梧桐大道、左巷、星火站台廊道3条精品街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位于中关村数字经济产业园附近的梧桐大道,从昔日不起眼的小巷化身为邻里相聚的“社区会客厅”。走进梧桐大道,秋日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光影,白领、居民坐在新更换的休闲座椅上聊天,孩子们在梧桐剧场四周嬉戏,显得格外温馨。
梧桐大道从关庄西路至明馨街,长268米、宽10米,曾经为首都冶金机械厂厂区内道路,保留着北京工业发展的记忆,道路上的梧桐树已有70余年的树龄。在环境提升中,区城市管理委依托道路两侧梧桐树,补种多彩植物,更新地面铺装,并融入科技元素增设了智能垃圾桶等,引入了“梧桐剧场”等休闲设施,使这条路在保留历史记忆的同时,兼具了现代功能与科技元素。改造后梧桐大道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拍照留念。
“新一轮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的一个突出做法,就是紧扣‘七有’‘五性’,在重点区域发掘特色文化元素,开展规划设计和环境建设,用绣花功夫提升环境品质,切实打造群众满意的宜居街巷。”区城市管理委环境建设规划科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左家庄街道的左巷和东风乡的星火站台廊道。左巷通过整治,化身邻里相聚的“花园会客厅”。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按照“一巷一特色、一景一格局”的思路,通过拓宽人行空间,增设停车棚、休憩座椅等基础设施,巧用边角空间,打造居民随时交流驻足的室外共享城市会客厅,以及低维护、可持续、高颜值、多样性的低碳花园,满足新源南路8号楼居民及附近商务楼宇上班族休憩及停车需求,真正实现“烟火气”与“宜居度”并存。位于北京朝阳站附近的星火站台廊道,则结合北京朝阳站铁路文化元素,新建高铁文化休闲广场,增加火车主题雕塑等,让街巷和铁路交相辉映,成为游客和居民争相打卡的一处休闲娱乐场所。
在打造精品街巷的同时,区城市管理委还完善背街小巷环境问题检查督导机制,督促属地街乡全面强化背街小巷长效管理,维护街巷环境秩序,通过共治共享打造“商居共融”城市治理新样本。
“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动收官在即,我区一条条街巷的蜕变,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品质,也进一步增强了营商环境‘软实力’。”区城市管理委环境建设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区城市管理委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力“五宜”朝阳建设。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