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朝阳区小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民生办等办公区域内,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格外醒目。红绒为底、金线题字,“排忧解难尽职尽责”“敬老为老办实事”“以民为本高风尚”等赞誉话语的背后,是辖区居民沉甸甸的信赖,更是小关街道基层工作人员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理念的生动实践。
精准帮扶稳就业 为青年逐梦续航
“真的太感谢街道工作人员了,要是没有他们,我儿子还不知道要消沉多久。”近日,小关东街社区居民王女士专程来到小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将一面印着“排忧解难尽职尽责,就业护航情暖人心”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工作人员手中,再三表达感激之情。
据了解,王女士的儿子大学毕业后,连续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逐渐变得意志消沉,整日沉迷游戏、作息颠倒。看着儿子的状态,王女士夫妇心急如焚,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小关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日常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启动全方位就业帮扶机制。
考虑到年轻人此时的心理状态,工作人员首先从心理疏导入手,手把手向王女士传授与子女沟通的技巧,分享帮助年轻人重拾信心的方法。同时,结合其儿子的专业背景和就业意向,工作人员精准筛选并推送匹配度高的招聘信息,逐一对岗位要求、发展前景等进行细致分析。从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指导,到笔试考核跟踪,再到实习期间的跟进服务,直至最终成功签约,街道工作人员全程陪伴,用专业服务为年轻人注入信心,助其顺利开启职业生涯新征程。
贴心服务助养老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敬老为老办实事,真情服务暖民心”——这面送至小关街道民生办的锦旗,是辖区长者对街道养老服务的高度肯定。锦旗的背后,是小关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工作人员日复一日的贴心守护,更是街道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的扎实成效。
“让每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必须落实的民生责任。”小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始终将养老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工程,聚焦老年人用餐、就医等核心需求,不断提升服务精度与温度。养老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员坚持每日送餐上门,确保行动不便的老人能吃上热乎饭;针对老年人就医难题,工作人员主动协助预约挂号、陪同就诊,全程提供细致服务。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却切实解决了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也解除了不少子女的后顾之忧,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巧解邻里千千结 细微之处显担当
“远亲不如近邻,以后有事咱们多商量!”近日,惠新里小区的H叔叔紧紧握住惠新东街社区工作人员的手,言语间满是感激。此前,一场持续三个多月的相邻权纠纷,让H叔叔和新邻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最终在社区的调解下圆满解决,H叔叔夫妇特意送上“以民为本高风尚,排忧解难显真情”的锦旗致谢。
事情源于新邻居装修时安装的防盗门,H叔叔偶然发现该门的位置可能会影响自家未来装修,便主动找邻居沟通,不料双方协商未果,矛盾逐渐升级。惠新东街社区在接到H叔叔的反映后,第一时间上门核实情况,迅速启动“多方协同”调解机制——联系辖区民警向双方阐释相邻权相关法律规定,联合物业工作人员现场评估防盗门改造的可行性,同时“吹哨”司法所专业调解员,搭建起双方平等沟通的平台。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持续协调和耐心劝说下,年轻邻居最终主动将防盗门内移2公分,并承担了全部改造费用;H叔叔也为自己在前期沟通中的急躁态度向对方表达了歉意。一扇门的微小调整,不仅化解了一场邻里矛盾,更拉近了两家人的心理距离,成为小关街道“接诉即办、办就办好”工作机制实效的有力见证。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面面锦旗既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小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聚焦辖区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以更务实的举措解民忧、更贴心的服务暖民心,持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