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您是否也曾为社区里的小“bug”而感到烦恼?在北京朝阳,看看“细节控”如何以“快响应、巧协调、实行动”,将居民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

智能车棚破解停车“揪心事”

“以前的自行车棚又小又暗,现在新改造的智能电动自行车车棚又亮又安全,我们停车再也不用愁了!”家住潘家园街道潘家园南里社区的王阿姨指着焕然一新的电动自行车车棚,脸上满是笑意。

潘家园南里社区17号院为老旧小区,长期面临自行车、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的突出问题。原有自行车棚不仅缺少照明、充电等设施,还存在破损老化、棚顶漏雨等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社区迅速牵头,在邻委会活动室召开居民议事会,确定改造方案,并进行沟通协调,从潘家园东路停车场牵出300米电缆为电动车棚供电,稳稳接通了车棚的“动力源”。

改造过程中,施工团队对原有棚顶铺设新的防水卷材,解决了以往漏雨的问题;给斑驳的外墙刷上耐候性强的浅黄色涂料,让车棚外观焕然一新;并有序推进内部设施安装,从充电设备固定到感应门调试,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改造标准执行,让车棚既实用又安全,社区工作人员全程在现场盯守,随时沟通调整细节,确保施工质量。

此外,新车棚还与社区的“邻+驿站”“邻委会活动室”形成了“便民小闭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在送单期间不仅可以来“邻+驿站”歇脚解渴,还能到隔壁新车棚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居民来车棚停车后,还能参加社区活动,真正把便利送到了大家身边。

儿童乐园重拾“孩子气”

近日,大屯街道嘉铭园C区的儿童游乐区经过全面翻新改造,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向孩子们开放。

此前,嘉铭园C区儿童游乐区因长期使用和风吹日晒,地胶磨损、开裂问题日益显现,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社区党委精心规划,将游乐区地胶按功能区域和磨损程度科学分段,施工人员逐段进行清理、打磨,铺设具有防滑功能、色彩明快的颗粒地胶。施工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秋日暖阳透过绿叶间隙,在儿童游乐区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孩子们在滑梯上尽情嬉戏,家长们则在长椅上享受悠闲时光。如今,这片焕然一新的彩色天地,已成为小区热门“打卡点”。

坑洼路面“一键平”

“这坑坑洼洼的,我开车都提心吊胆,一不注意就颠起来了……”前不久,十八里店地区西直河村工作人员接到反映,村域内道路存在两处深坑,车辆经过颠簸严重,行人通行也存在安全隐患。

据悉,坑洼处位于王村路与支路交叉的T型路口转弯处,该位置车流密集,又是通往五环桥的必经之路。坑洼面积虽不大,但深度明显,边缘已出现塌陷,尤其在夜间或雨天,极易导致车辆颠簸甚至行人摔倒。为彻底消除隐患,村委会迅速制定修复方案,同步设置警示标志与绕行提示,引导人车安全通行。施工期间,村委会高效协调资源,调集速凝水泥、沥青混合料等专业材料与压路机等设备,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作业。施工人员不仅对坑洼处进行清理、夯实和填平,更对周边路面进行整体加固,提升耐久性。

如今,坑洼路面已恢复平整畅通,过往的颠簸与隐患被彻底消除,赢得了周边居民的认可。

未来,北京朝阳将持续聚焦民生问题,让朝阳群众生活得更舒心,共同营造有温度、有活力的社区环境。(北京朝阳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