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市首个聚焦社会工作专业赋能与基层治理融合的实体平台——朝阳区优秀社会工作者工作室,在劲松街道揭牌成立。工作室整合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打造一支“专业强、能力高、服务实”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揭牌仪式上,区委社会工作部、劲松街道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同签署战略服务框架协议,三方将共同努力,在社工培育、课题共研、实践教学等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活动中还为5名优秀社区书记颁发了“实践导师”聘书,他们将带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深度嵌入社区真实治理场景,从参与居民矛盾调解、协助社区服务优化,到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方案,真正实现“以干促学、学以致用”。
工作室以“把专业的社工方法转化为社区解决的实招,把服务精准送到居民身边”为核心目标,明确了三大运作机制。
推行“三团”工作法提质增效。组建社区工作者艺术团,通过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递政策、凝聚共识;打造“议事解忧团”,建立“问题收集—协商议事—跟踪落实”闭环机制,专注破解老旧小区停车、物业纠纷等常见社区难题;成立公益培育团,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培训志愿者骨干,壮大社区自我服务力量。
实施多元协同机制整合资源。通过构建“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居民”五方联动体系,定期更新“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实现民生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上门。
聚焦重点群体开展精准服务。面向新就业群体、老年人、青少年等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从为外卖骑手提供法律咨询与休憩服务、为高龄独居老人组织居家安全关爱行动、为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支持项目入手,真正实现“一类群体一套方案”,推动社会工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
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委“两新”工委负责人表示,“优秀社会工作者工作室的落地,标志着朝阳区从‘队伍建设’到‘专业培育’,从‘机制创新’到‘服务落地’的全面提升。未来,我们还将探索建立定期督导和效果评估机制,确保工作室发挥实效。”(朝阳报)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