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朝阳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四个走在前”“四个更加突出”要求,持续优化“五宜”发展环境,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最新数据显示,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55.7万人,约占全市20%;外籍人才近4万人,占全市近一半;人才贡献率61.98%,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吸引来自全球141个国家和地区的8.4万余名创业者、近2万个项目参与,建成全市首个以人才和创新创业为主题的“ITEC创新创业园”,真正实现“才聚朝阳、业创朝阳”,这是连续13年举办的朝阳国际人才创业大会(ITEC)带来的亮眼成绩单,更是朝阳区持续优化的国际化人才发展生态,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生动写照。

科技创新需要人才支撑。朝阳区坚持“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才融合,让科技赋能激活创新动能。2025年上半年,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达25.8%,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科技服务业实现营收、拉动力“全市双第一”。“3+X”产业创新体系成效显著。全区产业互联网集群企业达677家、人工智能企业近700家、数字安全企业170余家,前瞻布局元宇宙(互联网3.0)、数字医疗、数据要素、光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围绕“产才融合”,朝阳区构建了覆盖商务、金融、高新技术、文化产业、青年科创等12个专项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每年投入超15亿元。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未来科学家”与拔尖创新青少年培养计划,“山河湾谷创新区”已吸引197家科技企业、3位院士、9位国家级人才入驻,成为政企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示范高地。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朝阳区全力打造有魅力、有温度的青年友好型城市生态,推动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升级。200余事项实现“掌上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增至113个,为人才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推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举措(“朝阳青创15条”),实施“托举—守护—安居”三大行动,全链条支持青创人才“来朝筑梦”。推进“凤凰学院”“青年精英见习计划”“机会实验室”等培育项目实施,举办“朝阳人才周”,护航青年人才“朝梦想出发”。同时,朝阳区还创新推出“时尚引才”特色举措,充分发挥朝阳“活力街区”“潮流时尚”特色,高效盘活区域文商旅体优质资源,推出泡泡玛特乐园、亮马河、欢乐谷的游览票,Keep健康管理、得到电子书学习权益,以及多个商圈VIP等“人才专属礼遇”,让人才感受到温暖的城市品质和“青年友好”的发展氛围。

人才聚则事业兴。“未来,朝阳区将持续完善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统筹各方优质资源,全面营造国际一流的人才生态,努力把朝阳打造成服务全球人才、服务首都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区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