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潘家园南里社区对小区老旧车棚进行了整体翻新,新车棚不仅可以满足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需求,还与社区的活动空间形成“便民小闭环”,让居民和新就业群体充电、休憩两不误。

车棚换上崭新的亮色“外衣”,自动感应门让居民们亲身体验科技的便捷魅力;智能充电桩整齐有序排列,自动感应灯光线明亮;灭火弹、防火隔板、监控摄像头等安全设施一应俱全……改造后的潘家园南里社区电动自行车车棚,从内到外都焕然一新。

“潘家园南里社区17号院为老旧小区,原有自行车棚不仅缺少照明、充电等设施,还存在破损老化、棚顶漏雨等情况,以及自行车和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的问题。”潘家园街道潘家园南里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居民停车、充电更安心,社区决定对车棚进行“内外大改造”。

改造前,社区牵头召开居民议事会。大家一起梳理改造需求、讨论方案细节,最终“保留原有棚体基础、增设充电设施、完善安全配套”的改造方案顺利通过。

方案确定后,新的挑战随之而来。由于原有自行车车棚供电线路负荷不足,无法支撑智能设施同时运行。社区对接潘家园东路停车场协调供电资源,同时,联动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经过多轮沟通协调,确定从潘家园东路停车场牵出300米电缆为电动车棚供电,接通了车棚的“动力源”。

随后,车棚改造施工顺利启动。经过对原有棚顶铺设新的防水卷材、为斑驳外墙刷涂料、安装内部设施等工作,车棚实现了“大变身”。

“以前的自行车棚又小又暗,现在新改造的车棚又亮又安全。”家住潘家园南里社区的王阿姨说,“电动车充电不当会有很大安全隐患,这次新装了充电桩,让我们安全感满满。”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棚还与社区的‘邻+驿站’和‘邻委会活动室’形成了‘便民小闭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在送单期间不仅可以来‘邻+驿站’歇脚解渴,还能到隔壁新车棚为电动自行车进行充电。邻委会活动室就在不远处,居民来车棚停车后,还能参加社区活动。”潘家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三个点位就近串联,既解决了居民停车充电、新就业群体歇脚补给的需求,也让社区服务更有连贯性,真正把便利送到了大家身边。(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