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连日来,东城各界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增强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要扛起老城保护历史使命,全面增强文化影响力,以中轴线保护为契机重塑古都风貌壮美空间秩序。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常态化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让文化空间随处可见、文化服务多元丰富、文化文明润化人心。要做好“文化+”文章,发展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构建“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格局。

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重塑古都风貌壮美空间秩序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近年来,东城区加速“崇文争先”,以中轴线保护为契机,持续推进老城复兴,先后完成社稷坛、太庙、皇史宬等一批重点文物腾退,推动城市水系、历史建筑和传统四合院民居整体保护,守住老城文脉、肌理、底色和气质,老城的壮美空间秩序逐步得到恢复。

前门五牌楼油饰彩绘翻新完工,尽显华丽大气的恢宏气势。

登上鼓楼四面环望,北中轴线风貌尽收眼底。当前,钟鼓楼周边16.59公顷范围内街巷第五立面修缮、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街巷建筑立面恢复等工作成效初显。改造完成后,将会重新唤起对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生活延续性,打造展现中轴魅力和北京市井文化生活的精华区。

在疏解、修缮、更新中,中轴线和北京老城一起,迎来新生。东城区城管委主任王品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面对东城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家底’,我们在环境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保护城市空间整体性、传统风貌原真性、历史文脉延续性。下一步,我们将以中轴线保护为牵引,着力强化环境整治提升和长效管理,保护历史风貌、传统建筑、地名文化和古树名木,推动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据了解,2023年,东城区还将启动鼓楼东大街环境整治提升项目二期改造工程,提升设计定位于“京潮流转、后市长街”,将对宝钞胡同至交道口路口沿线的人行步道、公共空间等进行提升改造,努力打造“闹街静巷,鼓韵共赏”、具有老北京特色和带有鼓东印记的文化街道。

伴随老城复兴的深入,东城区统筹做好街区更新和民生改善工作,街巷整治逐渐向街区更新发展、从“面儿”到“里儿”深化,由街巷向两边拓展、向院落延伸。在保护性修缮、恢复性修建等措施下,一些老胡同、平房院如今变了样,不仅保留了胡同的“京味儿”,而且提升了居住品质。

梳理地下管网、推行雨污分流、推进“厕所革命”,实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开展“电采暖”和“全电厨房”改造,引入平房区物业,让居民用上清洁能源,生活更加舒适便利;按照一院一策原则推进“美丽院落”建设,在保留院落古朴风貌的同时,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东城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以“绣花”功夫开展街巷微治理,提升街区的风貌,改善百姓的生活,守护古都的文化,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治理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养,积极推动城市更新。我们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此作为做好首都核心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深化落实核心区控规和‘十四五’规划,将重大活动保障、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优化环境品质、深化交通治理、推进垃圾分类等为抓手,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王品军说。

做好“敬”字文章让文化文明润化人心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这为我们今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俞浩说。

文化是东城的特色和优势,公共文化建设是东城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东城区广泛开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经验,出台了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1+6”政策文件,树立了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全过程管理、创新性发展的标杆,打造了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东城样板”,发挥了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引领示范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现代’,对文化惠民工程着重‘创新’,既为我们做好文化服务指明了方向,又为我们做优服务品牌增添了动能。”角楼图书馆负责人、副研究馆员马宁深有感触地说。

美后肆时景山街道市民文化中心。

不久前,角楼图书馆迎来了五周岁“生日”。作为老北京的地标性建筑,其修复工程是东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东城区以“阅读+老北京文化传承”的全新理念,将角楼打造成从形式到内容都区别于传统样态的现代特色图书馆,一方面,以“阅读”与“传承老北京文化”相叠加的全新理念开发出了系列品牌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使其成为一个彰显北京特色,集阅读服务、文化展览、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高品质新型文化空间,连续两届荣获北京网红打卡地。

五年来,角楼图书馆共接待读者32万余人次,举办1363场线下活动,参与人数近16万人次。马宁表示,角楼图书馆将在未来的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老北京的人和事开展各种特色阅读活动,走出一条“最北京”的阅读之路,让公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一城文明风,满目和谐景。走进东城这片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的热土,随处都能感受到这里的独特魅力。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东城区以文明实践汇聚前行力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引导群众踔厉奋发新征程;广泛开展“喜迎二十大发展看东城”主题参观寻访活动,设计并推出古都之韵、中轴之脉、博物之美、胡同之境、生活之悦等五条参观线路,在全区营造团结奋斗、自信自强、国泰民安的浓厚社会氛围;推出系列重磅文艺作品,用胡同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用基层实践彰显时代风貌、用微观视角串联时代发展;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群众性文化和教育活动、网上主题教育活动,传播文明理念、普及文明风尚。

“党的二十大有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做好新时代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全过程,夯实全时、全域、全民、全面的‘四全’创建工作格局,建设并用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指挥决策系统,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区创建任务落实落地,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东城区委宣传部创建科科长王硕说。

构建“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推动文化领域扩大开放,将“文化+”创新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东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积极培育“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商业”等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城市“硬实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9月,东城区正式发布“故宫以东”共创计划,以推进文旅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为目标,通过实施七大子计划,培育“文化+”新生态,孵化优质文商旅创新融合项目,进而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区域文旅产业与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庆军表示:“要继续发挥好东城区的资源优势,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科技赋能,深入实施‘故宫以东’共创计划,运用品牌聚合效应建构联结,打造跨界融合的‘强磁场’;聚焦‘年轻世代’兴趣特点搭建矩阵,形成品牌传播‘超链接’;突出文化现代解读设计产品,增强区域文化的认同感,打通线上线下文旅新空间,培育文旅新业态,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推动文旅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这是我们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化与城市协同发展、双向赋能的题中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有信心依托东城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和全国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配置,营造出更多、更广的新时代高质量消费场景,构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助力。”“故宫以东”文商旅联盟轮值主席、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说。

东城区文化企业众多,文化创意氛围浓厚。2019年底,东城区获得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批复,成为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的创建地区。创建示范区以来,东城区积极创新文化金融合作机制,构建了活力充沛、竞争充分、内生动力强劲的文化金融促进体系。东城区围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建,在全国率先成立3家示范区支行、认定8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发布“文化英才贷”“非遗贷”等创新文化金融产品,实现北京“文创板”落户,设立文菁“文化+”产业基金,形成“文化+金融”的“东城模式”。

今年以来,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服务中心发挥北京“文创板”平台优势,为东城区企业举办各类活动共计32场,其中银企融资对接活动共计19场,参会企业1000余家。截至2022年三季度,驻区文化金融特色机构服务北京地区文化企业971家,贷款余额超118.68亿元。

东城区文促中心主任李嘉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高水平完成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验收工作,打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用好东城区“文菁”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东城区文化产业投资规模。与北京“文创板”平台建立招商引资对接机制,发挥示范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六大功能。举办2023中国文化金融峰会,与市银保监局合作举办“文菁汇”沙龙等重点品牌活动,搭建政府、行业专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常态化交流活动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