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官网公布了《第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及科学建议提名奖获奖名单》。东城区东四十四条小学的陈墨琳以《关于扶助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建议》获得了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

陈墨琳是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少工委宣传小干部,也是东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科技小记者。在生活中热衷公益活动,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参加了很多次主题讲座和采访实践活动。

建议缘起

陈墨琳的提议最早源于5岁时参加爸爸的一个摄影展,爸爸与一个残疾儿童的合影让小墨琳关注到了残疾人这一群体,让她感受到了他们面对着听力、言语、视力、肢体等不同程度的障碍,生活更加困难,但仍能够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后来进入小学后,她经常学习并参与东城区数字德育网上关于“传统文化”和“志愿行动”等栏目的活动。在学校“幸福教育”的主题下,陈墨琳在重阳节、全国助残日等特殊的日子,都会参加以尊老、助残为主题的活动。

陈墨琳姥爷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曾参与设计制造了国内一流自动化机床设备,却在退休后出现了不会用手机扫码支付、不能熟练操作社交APP等困难,由此陈墨琳萌发了《关于扶助老年人、残疾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建议》。在调研中,陈墨琳在8个街道41个社区选择125名持证残疾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作为调研对象发放调研问卷,在社区活动中心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共发放问卷125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

科学建议

陈墨琳建议科技小记者走进社区,定期开展“数字小课堂”活动。把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围绕出行、购物、就医等场景准备授课内容,为爷爷奶奶们讲述互联网常用知识和简单操作。提升他们的数字技能,这也是对小记者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锻炼。考虑到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学一次容易忘记,有些功能也不是每天使用,还有不方便到社区学习的情况,建议小记者录制如“京医通挂号一点通”“如何微信扫码付款”“我能叫来滴滴打车”等符合互联网传播方式的专题短视频,以便他们在需要时随时查看。

其次,陈墨琳建议各学校少先队开展“提升科学素养由我做起”主题少先队活动。倡导同学们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升数字素养;以学校所在社区为范围,让少先队员们成为社区的科技志愿者;少先队员在家庭中承担起“家庭反诈宣传员”任务,教会爷爷奶奶和家人安装并使用“全民反诈”APP,做好个人隐私保护宣传和反诈提示。以家庭为圆心,辐射周边,为身边的爷爷奶奶、残疾人提供帮助。

另外,陈墨琳还希望能够增加社区志愿者的信息化服务,打通网上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及在医院、公园、商超等公共场所实现刷残疾人证数据共享互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