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对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天坛公园神乐署精彩呈现。这是北京文化论坛探索常态化活动开展的首次尝试。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军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出席活动并致辞。

百年古建雅集,共鉴文脉之韵

中和韶乐奏响千年雅韵,金漆镶嵌、景泰蓝制作、玉雕、漆雕等非遗技艺再现“京味”悠长。活动向国内外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再次展现出“古今交融礼乐颂”的首都气象与东城风貌。

在对话环节中,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北京东韵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王春法,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吕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黎等与会嘉宾聚焦“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性价值”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就更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出真知灼见,让古都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文化遗产领域专家学者,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运营方、论坛常态化活动承办方代表,非遗传承人代表等约120人,共同见证了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的首次亮相与论坛常态化活动的正式启航。

撷英文化地标,同赏文化之美

活动现场发布了太庙、天坛、钟鼓楼等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新亮点之一,在于创立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举办论坛活动,打造“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北京市立足北京丰厚的文化资源,结合近年来文物保护腾退空间,精心选取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景加挂“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标牌,根据论坛不同活动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场地开展学术交流、对话沟通等形式丰富、内容精彩的文化活动。

首批发布的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东城区占9处。从朱门金瓦的太庙到蓝瓦金顶的天坛,展现出中华礼仪的庄重精深与“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北京钟鼓楼刻画出时间律动的悠远诗篇、七百年宏恩观化身为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以数字光影和多元业态,让中轴线文化持续流淌;古刹新生的隆福寺文创园,成为传统文化与潮流艺术碰撞的创意场域;雕梁画栋的颜料会馆,重现百年戏曲传唱的前门京味文化盛景;银杏鎏金的地坛公园,精彩举办火爆的书市和文化庙会活动;热闹欢腾的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立体化搭建雅俗共赏的人文场域;青砖素瓦的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涵养文学巨著的精神原乡。9处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文化点位,展现出文化东城的勃勃生机,邀请您共赏文化之美。

联结文化纽带,共赴文化之约

东城区与北京文化论坛连续三年“双向奔赴”,今年将第四次共创文化盛会。从首届论坛的惊艳亮相、2023年论坛的焕新升级,到2024年论坛的规模扩容,论坛激发出的凝聚力和精气神成为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宝贵财富。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东城区以饱满的状态、美好的形象、热情的服务,为办好具有国际影响、中国风韵、首善气象的北京文化论坛持续贡献了东城力量。

东城区亲历并见证论坛从构想变成现实、从诞生到成长的全过程,以论坛为窗口集中展示城市形象与文化魅力,也探索出服务保障重大文化活动的高效工作机制和流畅协调网络。未来,东城区将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为载体,推动更多常态化活动完美呈现,激活城市文化地标的新活力,激发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