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干起来千丝万缕、千头万绪,要想理清、做好,不是件容易事。大兴区观音寺街道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党总支书记刘亚静有件法宝,那就是用心记录的几大本民情日记。她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民情日记就是我们的工作台账。用好它,就能真正服务到居民心坎里。”
民情日记最大的功能就是服务民生。厚厚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各种诉求和解决情况。“居民王女士反映这两天楼道卫生做得不干净,已与物业沟通。”“居民李先生问邮政送报纸电话,已帮助查找到。”“居民张女士想要捐衣服,下次有捐赠活动记得联系她。”刘亚静说,每解决完一件事,就会在民情日记上做好标记,没解决的事也会定期督办。
翻开民情日记,每一页都记录着社区繁忙的工作日常。4月6日“8号楼居民反映树木太高遮光,需要修剪。”“19号楼居民反映楼前绿地踩踏严重,裸露地表太多,影响美观,需要商议解决办法。”
一大早,刘亚静便按照民情日记安排起工作来。“物业吗,8号楼东侧的树今天下午能修剪吗?一会咱们去现场碰个头吧,正好也商量一下19号楼那块绿地的事。”放下电话,刘亚静便带好民情日记,到现场去查看情况,并与物业确定了修剪时间,然后又拨通了居民电话进行告知。
在得到8号楼居民的赞许后,刘亚静又马不停蹄地来到19号楼前,面对眼前这块已没有草皮的绿地,还有旁边单元门口乱停乱放的自行车,刘亚静不敢轻意定夺,于是她敲开了临近绿地几户居民的家门,一家一家听取居民意见,最终确定硬化地面,并立即与物业协商好了施工时间。
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工作人员办事特别认真,居民每次反映情况,他们都会仔细记下来,而且落实也快,特别麻利。据刘亚静介绍,首座御园二里社区每周都会举行例会,工作人员一起通过翻看民情日记查漏补缺,每位工作人员都把社区无小事的理念融入到了心里。一年下来,能为社区居民办理实事不下千件。
“通过翻看民情日记,我们发现其实社区里有许多乐于参与社区治理的热心人,他们每一次反映问题,都是对社区负责的表现。”据刘亚静介绍,自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以来,许多居民自愿化身社区创城督查员,经常向社区反映一些问题情况,这些信息落到民情日记上,就成了工作台账,让社区创城工作更加具有了针对性。
为了凝聚更多创城力量,首座御园二里社区总结民情日记内容、事件类别,创新工作机制,创建文明城区“家庭创建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评比打分,通过文明家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游乐园券等礼品,激励大家都能参与到创城中来。
“文明家庭创建责任制”不只是奖励机制,同时也是监督机制。评分不仅有加分项,还有减分项。邻里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就会扣除相应分数。针对不文明行为,还会在“曝光台”公示。真正让群众参与创城、共享创城成果。
在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居民对刘亚静的称呼往往不是书记、主任,而是一声声亲切的“闺女”。“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是找她办啥事都那么爽快,所以我就爱叫她‘闺女’”。居民周女士说到。
“居民跟我说什么,我都会记在本上,居民就会觉得我们工作人员特别把居民的话当回事,所以我们走千家,访万户,民情日记不离手。”刘亚静表示,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入户面对面,通过记录民情日记,她认识了许多热心居民。同时,社区也通过民情日记挖掘出了不少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骨干、社区能人、志愿者并把他们纳入到了社区治理工作当中,让他们成为社区治理的帮手。
“社区有位王阿姨,特别热心,办事还特别负责,于是我们就把她的意愿记在了民情日记上,每当有社区活动都通知她参加,还推举她当选了楼门长,现在她把楼门管理得可好了。”据刘亚静介绍,目前,首座御园二里社区已成立垃圾分类、拉家常、为老服务等15支志愿者队伍,共计272人。
一本小日记,记录大民生。每到年末,刘亚静都会翻看民情日记,总结这一年的工作成果,这几本厚厚的民情日记,也成了她最引以为傲的宝贝。据了解,早在2019年,观音寺街道就统一订制了“民情日记”,明确了记录规范,并在街道24个社区全面推广,让民情日记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真诚服务。(这里是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