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FUN起来,快乐过大年,看房山区的孩子们用多彩技能展成长风采,用实际行动扬传统之美,这个中国年过得充实又特别!
石楼中学
石楼中学通过线上学生及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学生活动任务单等,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让孩子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组织写(贴)春联、制作灯笼、新春送祝福等品中国年味。二是搭建平台,用线上“迎新春,我是歌王大赛”和“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书画大赛,展现师生的精神面貌。三是做适合的劳动教育。石楼中学第四届“金牌小厨师”厨艺大赛、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和社区活动,感悟劳动美;分类社会实践小队引导家长、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良乡二中
良乡二中组织开展了六类活动。一是巧手绘贺卡剪窗花——争做送福“兔”;二是绘制新年食谱——争做美食“兔”;三是拍摄幸福时刻——争做创意“兔”;四是亲子居家劳动——争做勤劳“兔”;五是巧与学科结合——争做学习“兔”;六是注重身体锻炼——争做健康“兔”。
房山四中
假期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文明素质,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传递微笑、传递快乐,弘扬中华民族美德,过一个“健康、有益、愉快、安全”的寒假。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主要内容是践行“六个一”活动:“年夜饭我来做”“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孝亲敬老, 我是家庭小主人”“创建文明城区, 你我共同参与”“畅想美好未来, 共绘奋斗征程”“我爱读书, 阅读一本经典名著”等实践活动。
北师大良乡附中初中部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寒假伊始,学校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寒假生活指导意见,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安全等方面形式多样的9项假期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们通过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健康充实地度过寒假生活。
寒假生活学生们首先要从制定假期规划开始,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做到学习、休息两不误;其次,通过和父母进行亲子交流、拜访亲友,增进与父母、亲人的感情交流;通过烹饪洗碗、洗衣拖地等家务劳动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帮父母减轻生活负担增进感情;通过多种形式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由父母陪同打卡博物馆、科技馆等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新春佳节期间,学生们多渠道了解学习我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民俗文化,体验包饺子、贴春联、剪窗花、制做传统美食、手工艺品等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北师大良乡附中
北师大良乡附中学生会组织进行了以“深入体验,乐享生活”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寒假学生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以“开卷有益,乐享阅读生活”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以“今天我上菜”和“我是家庭整理师”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以“立学以读书为先 立志以明德为本”为主题的学生干部领导力培训活动,以“我是近视防控宣讲员”为主题的爱眼护眼主题活动,以“强身健体,乐享运动快乐”为主题的韵律操练习和体育健身活动。
在德育处的带领下,学生会设计实施活动方案,列出活动清单,供同学们选择参加,引领同学们关爱亲人,关照内心、体验生活、乐享生活。
北京四中房山分校
北京四中房山分校的寒假生活丰富多彩,主要包含两类:一是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体德育活动,二是学生结合学科作业、个人特长等参加的自主假期活动。
学校根据寒假的特殊时间节点,给全校学生统一布置了《我的“中国年”》德育活动,指导学生用诗歌散文、调查报告、手抄报、微视频等形式,从人物、食物、习俗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自己是如何“过年”的,体会“中国年”的热闹与美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学生根据学科作业和个人特长,自主开展线上游学或实地游学,参观北京市各大博物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房山中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假期中,房山中学同学们有条不紊的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走近大自然,爬山锻炼身体放松身心;走进博物馆,做书本和实践之间知识的旅行;贴对联、逛庙会、看舞龙舞狮,感悟浓厚的节日气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爱书法的同学运墨收笔承其道,一撇一捺写祝福;擅美术的同学笔下皆是星河灿烂,绘画出年级全家福;喜音乐的同学一展歌喉,用歌声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人生有目标,生活有阳光,现实有行动,同学们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在开放、自主、多元、快乐的假期生活中实现自我、挖掘兴趣、放飞梦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
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依据2022年教育部下发的新课标要求,坚持以“聚合减量”为宗旨,以“全面成长”为目标,综合考虑教师、家长、学生三类人群特点,研制《朗悦学校2023年寒假手册》,用以指导教师、帮助家长、教育学生。
学校高度重视智育、体育领域实践活动的连续性,十分强调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领域实践活动的教育性,以“多内容供给、多形式选择”为原则,统筹设计实践活动,全面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学生主体,学生按照“必选+自选”形式在80多种内容形式搭配中,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选择参与;突出发散思维,鼓励家长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在考察现实问题的思辨中明确观点;突出过程评价,要求全体教师定期通过家访、谈心等形式持续沟通联系,加强过程评价记录、指导和针对性跟踪“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