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2024年京韵特色社区教育示范项目名单,涉及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4个类型33个项目,其中顺义区6个项目入选。

赵全营镇

北京农耕文化体验项目

农具展示。

赵全营镇北京农耕文化体验项目依托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文化以及农事体验活动巧妙融合,市民可体验拽耙扶犁的农耕乐趣。项目年服务人数已达8000人,搭建起展示北京特色农业、弘扬农耕文化的全新平台,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良性循环。

张堪文化园

历史文化教育基地项目

张堪文化园展示的《农耕图》(局部)。

张堪文化园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用场景还原手法,再现了“渔阳太守”张堪高尚的品德和一生的功绩,重点展示了其开稻田八千余顷、勤民耕种的事迹以及忠于职守、勤政爱民、清正廉明的形象,传承弘扬张堪农耕文化。

北京中医京味文化推广项目

中医科普模块。

北京中医京味文化推广项目依托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及金方书院,设置“字里藏医”“时间里的中医药”等多个中医科普模块,通过互动游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健康养生知识。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800余场活动,通过义诊、手工制作等形式进行中医科普,惠及市民2万余人。

大地小脚丫在地食农教育项目

学生体验农事活动

大地小脚丫在地食农教育是由分享收获核心会员小组协助推动的公益项目,营地设立在分享收获农场。农场坚持有机农业“生态、健康、公平、关爱”原则,目前正在开展一日农夫、劳动教育、一米菜园等活动,传承农耕文明、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当代铜文化创新性传承项目

生肖钱。

当代铜文化创新性传承项目是辉乐豪铜文化馆推出的项目,通过介绍青铜器在古代生活用品、祭祀礼器、建筑、钱币及自然科学仪器等方面的应用,展示古代丰富多彩的铜文化。现代铜工艺品的展示也让人们看到了铜在艺术创作中的更多可能。

顺义区杨镇

非遗助力社区教育发展项目

曾庄大鼓演出现场。

杨镇调动镇域非遗传承人、教师等人群,与区社教中心合作,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庄大鼓”为基础,制作了“龙灯会”系列能者为师课程视频,将富有京韵特色的课程广泛推广,走出了将社区教育引向创新为民、融合高效的发展路径,为京韵特色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提升了镇域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