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延庆区刘斌堡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案例”获评2021—2022年度公共机构能源资源优秀示范案例,为延庆区加强和推进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刘斌堡乡始终以高标准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为工作总目标,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探索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圈”,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覆盖。通过“1234”法,即制定“一个方案”,建设“两个队伍”,紧盯“三项指标”,完善“四项机制”坚持全面统筹、全民动员,多举措推深做实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新典范。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过程中,刘斌堡乡因地制宜制定《刘斌堡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范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四项环节。充分发挥村级志愿服务队与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作用,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到各村各户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和监督,确保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开展定点定地定人入户收集全面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确保垃圾分类人人落实。

贾景凯是小观头村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从事垃圾分类工作期间,他看到了村里因为垃圾分类发生的改变。“以前,村里的各种垃圾都是直接扔进大箱,没人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特别是到了夏天,蚊虫滋生,还散发着难闻的味道。”贾景凯说,“现在村里有了垃圾桶站,有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有像我一样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大家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也提高了,村里的环境也随之变好,大家心里都高兴。”

同时,刘斌堡乡依托党员、志愿服务队及三级网格队伍力量,落实“庭院三包”制度,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以多种形式与内容,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力度,确保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并对不同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定期对村民分类状况进行排查,做到“人盯户,一对一”手把手教,不断提升垃圾分类知晓率和精准投放率。

小观头村村民韩建美说:“我家挨着村里的垃圾大箱,以前清理不及时的时候总能闻到刺鼻的味道,自从实行了垃圾分类,志愿者经常会给我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而且村里的垃圾大箱被撤走了,换成了垃圾分类驿站,每天都有人清运,我们家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现在我们都掌握了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也更加愿意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一起做好村庄环境保障。”

此外,刘斌堡乡定期对垃圾分类专管员进行培训及考核,在夯实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同时,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检查。每天安排专人对桶站进行消毒除蝇,并引导企业、商户及个人自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刘斌堡乡生态中心主任李新光说:“接下来,刘斌堡乡将进一步优化垃圾工作实施方案,提升精细化分类投放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健全完善奖罚制度,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同时,继续加强日常巡查督导工作,完善巩固现有工作成果,持续探索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积极打造工作特色亮点,为建设生态文明幸福最美冬奥城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