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群(1902-1926),湖南湘阴人。1925年,杨德群来到北京,先考入北京艺专,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1926年3月18日,杨德群和同学一起参加示威大会和游行,抗议段祺瑞政府在“大沽口事件”的卖国行为,游行队伍到达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卫队枪击,杨德群为救护同学,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1913年,杨德群考入湖南女子师范学校。1918年,女师毕业后,只身前往湘西穷苦的山区,来到女革命家向警予创办的溆浦小学任教。社会实践使杨德群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为多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以便担起改造社会、解放妇女、服务教育的重任。1925年,她来到北京,先考入北京艺专,后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成为女师大国文系预科乙班的学生。

杨德群学习勤奋刻苦,待人诚恳温和,处事沉静勇敢。她总是埋头踏踏实实地工作,积极热情参加各项革命活动。同学称她是“富有思想,大有作为”的革命青年。在女师大,她一面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一面不断探讨社会黑暗的根源,寻找改造社会的方法。她坚决反对口头上大谈社会解放而无实际行动的做法,认为必须把理论注于实际行动之中,不光坐着说,还要起来行,要努力奋斗。她对同学说:“没有充足的学识和明了的观察,作事是不会成功的,我们要勤勉的研究学业,忠实而不畏惧地去干事业,我们非达到我们最后的目地,至死是不该休息的。”

1926年3月12日,大沽口事件爆发,蛮横的日本帝国主义纠集英、美、法、意、荷等帝国主义列强于3月16日向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提出“最后通牒”,并在天津沿海排列各国舰队,对我国进行武力威胁。消息传来,京津及全国民众被震怒了。3月17日,北京学生联合会和社会各团体代表组成代表团,到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抵制“最后通牒”。代表们的爱国要求遭到无理的拒绝,在执政府卫队的大棒下,许多代表被殴伤。

3月18日清晨,杨德群和同学们一起簇拥着校旗,前往天安门参加示威大会。大会结束后,开始了示威游行,杨德群边走边向路边围观的群众宣传爱国道理。游行队伍到达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要求见段祺瑞遭拒绝,荷枪实弹的执政府卫队与爱国群众相对峙,执政府门前一片杀气……突然间,枪声大作,手无寸铁的群众、赤诚爱国的学生倾刻间倒下数十人,枪声、喊叫声响成一片,执政府卫队端枪握刀持棒,冲向后退着的人群。

枪响之后,场内一片混乱,杨德群被人群拥挤着向大门外退去。当她看到自己的同学,女师大学生会主席刘和珍被枪弹击中,倒在血泊之中时,毅然推开拥挤住她的人们,冲到刘和珍身边,救护自己的同学。就在她即将扶起刘和珍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鲁迅对杨德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而不恤的事实”“是出于我的意外”。当她“从容地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英烈事迹材料由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