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华瑰宝·气韵流芳——‘工美杯’北京工艺美术大赛20届成果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办。朝阳区的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携京绣、花丝镶嵌、宫毯、盘扣等多门类精品亮相,成为展示首都非遗活态传承成果的生动典范。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一走进展区入口,“北京雕漆”传承人满建民、满山与周凤华合作的《缘聚京师》映入眼帘。作品以北海石狮为灵感,采用传统夹苎工艺脱胎,通体髹漆雕刻,雄狮踏绣球、雌狮戏幼狮的造型栩栩如生;牙齿镶嵌猛犸象牙,底座仿汉白玉大漆处理,整体红漆凸显雕漆艺术特色。往里走,可见“京绣”传承人毕红带来的两幅重磅作品:《碧泓云想富贵长天锦绣雀裘》以5米宽孔雀披风为底,运用创新的“雕刻锦地”技法绣制牡丹,花瓣纹样无一重复;另一幅2022年“工美杯”金奖作品《碧泓云想青绿山水福寿绵延》以天然桑蚕丝为料,通过珍珠、珊瑚珠定位绣出山茶与南天竺,展现微雕级京绣技艺。
来自我区的“花丝镶嵌”传承人董瑞京则带来了他的2024年“工美杯”金奖作品《银繁花献瑞宝瓶》,该作品足银镀金打造,运用花丝“掐、填、攒、焊”等经典技法勾勒花叶,瓶身錾刻宝轮、宝螺等吉祥八宝纹样,上下环绕缠枝纹,细节处处彰显花丝工艺之精妙。
此外,朝阳区“宫毯制作技艺”传承人冀豫的《虎视苍穹》、“盘扣制作技艺”传承人胡玲的《绮梦缠枝牡丹补饰品》、“北京剪纸”传承人王磊的《文虎》、“内画鼻烟壶”传承人黄双水创作的《法海寺壁画》、“古法黄金制作技艺”传承人宫占坤与孟剑锋合作的《消融的冰川》等也在此次大展中亮相。
朝阳区多元非遗精品在“工美杯”成果展上精彩亮相,源自其深厚的非遗底蕴与体系化的保护传承机制。作为非遗资源大区,朝阳区现拥有15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89位代表性传承人,覆盖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民俗等多个门类。近年来,朝阳区持续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发展,本次“工美杯”成果展集中呈现的多门类非遗精品,正是全区构建“保护——传承——创新”非遗发展全链条的生动实践。未来,朝阳区还将进一步深化非遗保护与当代融合,助力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新活力。(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