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10月7日,朝阳区三里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在街道图书馆热闹开启“人民的节日”——寒露非遗手作雅集活动。十几组亲子家庭欢聚一堂,在非遗泥彩塑的指尖创作中,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气与老北京民俗碰撞出的秋日独特韵味,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活力。

活动伊始,三里屯非遗会客厅主理人张垚率先登场,为现场亲子家庭细致讲解寒露节气的历史渊源与传统民俗文化。从寒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到民间流传的习俗故事,张垚的讲解生动有趣,让大家对这一传统节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为后续的非遗手作体验奠定了文化基础。

随后,活动进入核心环节——兔儿爷非遗手作体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泥人张北京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姚晓静老师,她为孩子们耐心讲述兔儿爷的来历以及泥彩塑绘制技法。姚晓静老师介绍,兔儿爷是老北京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吉祥物,其起源可追溯至古老的月亮崇拜,在长期的祭月仪式中逐渐形成了独特且固定的形象:粉白的面孔、三瓣儿嘴,头戴金盔、身穿金甲,背后还插着令旗,模样讨喜又富有文化内涵。每逢中秋佳节,老北京人都有“请兔爷”“送兔爷”的习俗,以此寄托对平安吉祥的美好期盼。

听完讲解,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创作热情,纷纷跃跃欲试。在姚晓静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家长的陪伴协助下,孩子们拿起画笔,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用五彩斑斓的颜料和灵巧的双手,为手中的兔儿爷坯体勾勒线条、填充色彩。有的孩子为兔儿爷搭配了鲜艳的铠甲,有的则给兔儿爷画上了可爱的表情,每一件作品都充满童真与创意,承载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别看兔儿爷个头小巧,想要把细节描绘好,还真得沉下心来!”参与活动的一位家长感慨道,“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不仅孩子学得专注投入,我们大人也借着这个机会重温了老北京的传统民俗文化,真是收获满满。”

据了解,此次寒露非遗手作雅集是三里屯街道“人民的节日”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非遗三里屯——二十四节气雅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将节气文化、非遗技艺与亲子互动巧妙融合,不仅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更让亲子家庭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深切感受兔儿爷所寄托的吉祥寓意,以及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里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街道将持续依托“非遗三里屯”品牌,推出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居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非遗、感受非遗,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持续传承与发展,让“文化三里屯”的名片更加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