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风渐起,气温虽有凉意,但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各社区的热闹氛围丝毫不减。近期,街道下辖多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开展科普讲座、手工制作、文体活动三大类特色活动,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满足居民精神文化与健康生活需求,在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归属感的同时,为社区治理注入温暖活力。
科普讲座进社区,实用知识护民生
“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掌握方法就能做它的主人!”在延静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以“悦纳情绪、乐享生活”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吸引众多居民参与。讲师结合家庭沟通、工作压力、亲子相处等日常场景,用真实案例剖析情绪根源,并现场示范“深呼吸放松法”“情绪日记法”等实用技巧,帮助居民化解负面情绪。
安全知识普及同样备受关注。红庙北里第二社区聚焦家庭火灾防控,消防宣讲员结合近期典型案例,拆解插座老化、易燃物堆放等常见隐患的危害与预防要点,手把手教学灭火器使用方法,为居民生活筑牢“安全防线”;红庙北里社区则针对老年人健康需求,开展疫苗接种知识讲座,医生用通俗语言讲解流感、肺炎球菌疫苗的作用原理与接种注意事项,破除认知误区,引导老年人科学防护;红庙东社区围绕“科学控糖”主题,从糖尿病发病机制、并发症危害讲起,详细介绍饮食、运动、药物结合的控糖方案,还现场解答血糖监测、用药安全等疑问,互动氛围热烈。
此外,十里堡南里社区的亲子关系讲座通过角色扮演小游戏,引导家长倾听孩子心声;华贸中心社区的国家安全主题讲座结合宣传视频与实际案例,强化居民家国情怀与安全防范意识,号召大家主动参与平安社区建设。
手工创作乐趣多,非遗文化焕新彩
“靛蓝的底色配朱红的花纹,这个帆布包太有意义了!”在远洋天地家园社区,居民们手持亲手制作的拓印帆布包,脸上满是自豪。活动中,讲师先演示传统拓印技艺,随后居民们自由搭配颜料,在帆布包上创作专属图案,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
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的传承也成为手工活动的亮点。八里庄东里北社区开展中国结编织活动,讲师从中国结的文化渊源讲起,分步指导穿线、打结技巧,居民们从学习基础结型到尝试创意组合,现场交流心得,邻里情谊在指尖流转;八里庄东里社区的“柿柿如意”手工DIY活动上,居民们用扭扭棒制作金黄灿灿的柿子花,不仅感受手工魅力,更借“事事如意”的寓意传递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八里庄西里社区与延静里东社区则分别聚焦宋锦与绒花两项非遗技艺,前者通过讲解宋锦历史、指导制作宋锦压襟配饰,让居民感受丝绸文化之美;后者以图文展示、技法演示的方式,带领居民体验绒花“剪、梳、粘、捏”的制作过程,让非遗技艺走进日常生活。
城市华庭社区的“指尖上的红色记忆”主题活动更具特殊意义。志愿者先讲述南湖“红船”的历史背景,再指导居民拼接红船模型,从桅杆组装到旗帜粘贴,每一步都饱含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亲手做好红船,才更懂当年的艰辛。”参与活动的王大爷感慨道。甘露园社区的螺钿胸针DIY活动则让居民们体验切割螺钿、镶嵌黏合的传统工序,将色彩斑斓的贝壳片雕琢成精致配饰,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罗马嘉园社区的纸浆画活动中,居民们创作彩虹、郁金香、熊猫等图案,在欢声笑语中拉近邻里距离。
文体活动聚人气,健康生活新风尚
“一二三四,伸展手臂!”清晨的甘露园中里社区,动感音乐伴随着整齐的舞步,居民们在领操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力健身活动,抬手、踢腿、转身,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十里堡社区则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设计低强度、易跟练的老年健身操,涵盖肩颈拉伸、腰腹扭转等实用环节。活动采用“老带新”分组模式,通过“分解示范+互动纠错”确保每位老人都能掌握要领,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形成“以操会友、以健连心”的温馨氛围。
红色文化学习同样融入文体活动中。十里堡东里社区、红庙社区、慈云寺北里社区组织社区工作者观看纪录片《我和我的社区》,该片以基层党员服务事迹为核心,生动展现社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引导大家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朝阳无限社区组织辖区党员观看影片《东极岛》,重温1942年舟山渔民勇救英军战俘的历史,观影后还开展爱国主义宣讲,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据悉,下一步朝阳区八里庄街道将持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围绕居民需求开展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凝聚力,共建和谐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