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电动车出门再也不用愁充电,家门口的人行道也不堵了,连井盖过路都没噪音了,咱们街道办事是真贴心!”近日,朝阳区六里屯街道多位居民向记者分享了生活中的出行变化。自“接诉即办”机制深化推进以来,六里屯街道聚焦居民出行“急难愁盼”,从充电保障、违停整治、噪音消除、异味治理四大维度精准发力,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居民筑牢“安心出行线”。
四步联动破难题电动汽车“续航”有保障
“换了电动车,可安装充电桩的手续让我犯了难,多亏社区帮我一步步捋顺了!”丽景社区居民王女士的经历,是六里屯街道解决居民充电困扰的缩影。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充电桩安装成为不少家庭的“心头事”,丽景社区党委接到居民诉求后,迅速启动“分环节攻坚”方案:第一步先解“燃眉之急”,工作人员实地指引居民前往社区“昆仑网电”公共充电停车场,该场地配备24把快充枪与12把慢充枪,可满足“随到随充”需求;第二步协同停车管理公司、供电所人员现场勘察,确认私人车位安装条件;第三步针对居民反映的“泊车难”,主动联系相邻车位车主协商,最终通过扩充、重划车位线优化停车体验;第四步全程陪同居民办理物业手续,减少奔波。如今,王女士的私人充电桩安装流程已进入尾声,“社区把细节都想到了,这服务比家人还周到!”

多方协作治违停人行道变回“安全道”
“以前从红领巾公园东门走,人行道上全是违停车,老人孩子过路得绕着走,太不安全了!”这曾是周边居民的共同困扰。近期,六里屯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联合交通队、街道应急维修队开展现场踏勘,发现该路段因车流量、人流量大,违停车辆不仅挤占通行空间,还导致斑马线拥堵,严重影响出行安全与城市文明形象。

针对这一“堵点”,街道迅速制定整治方案:协调交通队对违停车张贴告知单,安排巡防队员不定时劝离占用盲道、路口的车辆,对劝阻无果的联合执法贴条处罚;同时在公园门口人行道摆放17个反光锥桶,通过物理隔离阻断违停行为。经过集中整治,该路段交通秩序全面恢复,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安全得到保障。“现在走人行道不用躲车了,心里踏实多了!”居民李大爷说。
排查整改消噪音井盖“静音”护安宁
“车辆一过,井盖‘哐哐’响,白天没法安心做饭,晚上还影响睡觉。”此前,十北社区25号楼居民向社区反映了井盖噪音问题。接到诉求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即骑摩托车沿周边道路逐一排查,通过反复压盖测试,精准锁定发声井盖位置。

随后,社区迅速联动物业制定“胶皮降噪”方案,物业第一时间备齐材料上门施工;遇到归属于联通运营商的井盖无法打开时,社区又及时联系运营商协助处理。最终,所有发声井盖均完成胶皮铺设,车辆通行时的刺耳声响显著减小。“现在出门再也听不到‘哐哐’声了,社区办事又快又好!”居民张女士满意地说。
长效管理除异味出行路上享清新
棕榈泉小区垃圾站散发异味的问题,曾让周边居民“路过都得捂鼻子”。嘉福园社区工作人员接到反映后,立即前往现场核实,发现垃圾站因垃圾堆积导致刺鼻气味浓烈,随即与管理方棕榈泉物业沟通,督促其安排专业人员全面清理垃圾,从根源改善环境。

次日,社区工作人员再次复查时,垃圾站环境卫生已显著提升。为避免问题反弹,社区还对接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推动物业制定“定期清理计划”,明确清理频次与标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现在路过垃圾站再也闻不到臭味了,空气都变清新了!”居民赵先生说。
“居民的出行体验,直接关系到生活幸福感。”六里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深化“接诉即办”机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响应效率,在出行保障、环境治理等领域推出更多惠民举措,让居民每一次出行都能感受到安心与温暖,共同建设更宜居的街道环境。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