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时节,朝阳区“三秋”(秋收、秋种、秋管)丰收季全面展开,金盏、黑庄户、崔各庄、孙河等12个涉农乡的万亩农田,迎来玉米、花生等作物的集中收获期,田间地头处处是繁忙景象。

在金盏地区马各庄村基本农田的一块花生地里,农机轰鸣。花生收割机穿梭田间,翻耕土壤,连根拔起一株株花生秧苗,再完成脱粒、分离、装袋,整套流程快捷顺畅。不一会儿,便装满了几大袋新鲜花生。

作为朝阳区耕地面积最大的乡,金盏地区今年夏播种植了玉米、花生、油菜等作物共计3000余亩。“为保护和管理好基本农田,金盏地区根据每块农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差异化功能规划与种植管护方案。”金盏地区副乡长李天昊介绍,此次收获的马各庄基本农田近300亩,今年初完成了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黎各庄村百亩示范田聚焦“科技增产”,深挖单产潜力;雷庄村农田则结合航线下资源,打造了田园大地景观。

当前,黑庄户乡也迎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的首次玉米丰收。“作为朝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乡,今年,我们在1600余亩高标准农田上,种植了以玉米为主要品种的农作物,农田质量和亩产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黑庄户乡副乡长杨冬介绍。

今年春季,朝阳区围绕“田成方、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完成了38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高效节水灌溉标准化、智能化,农田设施条件、耕地地力得到进一步改善。在“藏粮于地”的基础上,朝阳区加大粮油主导品种推广,重点种植NK815、京农科728、京科938、农科糯336(鲜食)等优质玉米品种,试种津原U99、金稻939等稻作品种,同时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机收减损等技术,实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平均单产“三提升”。

秋意浓,丰收忙。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开展,实现粮食颗粒归仓,朝阳区各农业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打出“稳产保供组合拳”。

区农业农村局强化农业生产调度,密切跟踪天气变化和秋收进展,确保收获节奏不打乱。区农服中心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根据玉米、花生、水稻等作物的成熟情况,指导种植主体适期收获,同步做好机收减损及秸秆综合利用。针对秋茬露地及设施蔬菜,区农服中心技术人员还上门指导种植主体科学调控水肥、防治病虫害,保障“菜篮子”供应稳定、品质优良。区农业执法大队则聚焦“三秋”期间农机设备安全,深入收割地块开展设备安全检查与督导,保障秋收繁忙而有序。

不仅顾好当下秋收,更着眼明年夏粮丰收。区农服中心已结合实际制定区级冬小麦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后续将根据每个下茬播种冬小麦地块实际情况,从良种推荐、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到规范播种,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切实提高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