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朝阳区小关街道筹建50周年之际,街道各社区立足为民服务初心,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其中,惠新东街社区以“合畅惠东”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实践“四合四加”工作法,将党建引领的“力度”转化为服务居民的“温度”,在解决民生难题、凝聚治理合力中交出亮眼答卷,为小关街道半世纪基层治理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初心契合需求破解老旧小区“急难愁盼”
“以前一到雨季,厨房管道就漏水,现在改造后终于能安心做饭了!”提及家中管道的变化,惠新东街社区老旧小区居民李女士难掩满意。针对辖区老旧小区管道老化、跑冒滴漏等高频诉求,社区党委践行“初心与行动契合”理念,深入开展“深耕行动”,结合“六巡”机制与“8910”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入户摸排,邀请施工方、居民代表共同参与改造方案协商。从管道材质选型到施工时间安排,全程尊重居民意见,让改造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如今,辖区老旧小区老化管道全面更新,“水漫厨房”“管道堵塞”等困扰居民多年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党建融合治理织密民生服务“保障网”
在小关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统筹部署下,惠新东街社区以“党建与治理融合”为核心,主动破解民生痛点。针对70余年老旧小区路面坑洼影响出行的问题,社区联动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共同出资修建平坦整洁的“民心路”,彻底打通居民出行“最后一米”;面对居民反映强烈的“充电难”“停车乱”问题,社区牵头建设智能充电车棚,配备智能充电桩与消防应急设施,不仅消除了“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还规范了小区停车秩序,让居民用电、停车更安心。
民意聚合力量激活居民自治“新动能”
“以前觉得社区事和自己没关系,现在我们都是家园建设的‘主人翁’。”参与社区“周末大扫除”的居民志愿者王大爷说道。惠新东街社区以居民议事厅为桥梁,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通过常态化开展“周末大扫除”,组织党员、居民志愿者共同清理楼道杂物、整治公共环境,让小区颜值持续提升。
同时,社区创新打造“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小童星”活动品牌,构建家校社协同推进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邻挚友”爱心服务队每月开展便民帮扶活动,让“邻里一家亲”的氛围愈发浓厚。如今,在惠新东街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不断高涨,“民事民议、民决民办”的治理模式已成为常态。
资源整合赋能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凝聚各方力量。”惠新东街社区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社区积极链接辖区单位、学校、企业、物业公司等资源,形成多元共治合力。联合物业公司建立管道定期维护机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携手周边学校组织“小小志愿者”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依托企业资源为社区便民服务提供支持,补齐服务短板。
从“民心路”畅通到智能充电车棚投用,从老旧管道改造到小区环境焕新,惠新东街社区“合畅惠东”党建品牌已成为小关街道基层治理的一张“温暖名片”。站在街道筹建50周年的新起点,朝阳区小关街道将持续推动各社区深化治理创新,以更实举措解决居民“急难愁盼”,让居民的“小确幸”汇聚成街道发展的“大幸福”,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