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既能学技能,又能交朋友……近年来,夜校在年轻人群体间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夜晚生活新方式。而如今,朝阳区的老年人们也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夜校。

近日,朝阳银龄夜校正式开课,成为全市首个举办老年夜校的区。朝阳区的老年人们,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多彩夜生活”。
晚上6点不到,朝阳区职工大学(社区学院)的舞蹈教室内就挤满了人。20多位身着黑色舞蹈服的阿姨们,有的在压腿杆上进行腿部拉伸,有的对着镜子调整仪态,有的认真做着肩部环绕运动,全面激活自己的身体。
“五六七,走……”课程开始,大家抬头挺胸,提起精神气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踮起脚尖、收起腹部,全神贯注学起了舞蹈动作。
“白天带娃买菜照顾家里,晚上有空也不想被电视遥控器支配,来上上课交交朋友多好啊!”58岁的雷倩既是此次舞蹈班的班主任,也是朝阳区职工大学培养出来的一名志愿者和社区骨干老师。她告诉记者,步入老年后,自己不仅报了舞蹈兴趣班学习,还自学了声乐、主持、绘画等技能。“技多不压身,我还经常去学校和社区教学生和居民们跳舞,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分享生活,感到非常快乐。”雷倩告诉记者。
朝阳银龄夜校既受到朝阳区职工大学“老学员”的欢迎,还吸引了不少“新生”加入。
“我是从东坝地区过来上课的,虽然距离不近,但和闺蜜们一起报班学习,能提升自己,也能认识不同地区的朋友,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感觉非常温暖融洽。”谈起首次在银龄夜校上课的感受,63岁的刘亚兰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八个字概括。
有人培养兴趣、有人广交好友,也有人在这里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发挥余热”。
59岁的霍秀萍也是北京一位五星级志愿者。平时,她不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还将自己的各项技能教给社区居民。“我从安贞坐公交车过来。我去年就在朝阳区职工大学获得了钢琴毕业证,今年打算再学舞蹈。”霍秀萍胸有成竹地说道,“咱们学校的老师都是专业的,我要好好学,学会了回社区教给其他人。”
首节舞蹈课拉开了朝阳银龄夜校的帷幕。据悉,在班型设计上,朝阳银龄夜校不仅设置了常规基础班,还在朝阳区职工大学开设骨干培训班,针对现阶段老年群体喜爱的主流课程,开展舞蹈、声乐、戏曲、书法、插花等多门类系列课程,带动一批学有余力的老人加入社区教育活动骨干队伍,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引领社区更多人民参与到终身学习活动中。
“我们的课程免费向老人们开放,大家的热情非常高,第一节课报名的人数就超将近20人。”朝阳区职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高银龄夜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2025年下半年,朝阳银龄夜校共开设九个教学点,朝阳区职工大学是朝阳银龄夜校总校,联合包括左家庄街道、王四营地区、平房地区的三所街乡老年大学共同参与。考虑到老年人实际情况,夜校的教学点还增开至朝外、望京、安贞、六里屯等街道,方便老年人就近“涨知识”。
近年来,朝阳区始终致力于终身学习供给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底,朝阳区获批成为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示范区。朝阳银龄夜校由朝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发起,朝阳区职工大学进行办学资源整合,各街乡积极参与,构建起政府主导、学校主办、街道联动的老年教育服务协同创新发展格局,促进老年教育服务网络的纵向延伸。
“朝阳银龄夜校推动了朝阳区终身学习服务模式创新,希望通过此次银龄夜校的办学举措进一步深化区内老年教育资源协同联动在区域范围内营造积极养老、乐学享老的社会空间生态,推动朝阳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朝阳区职工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朝阳银龄夜校为依托,朝阳区将通过政府投入、政校社联动,不断提高朝阳区社会化退休人员教育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满足各类退休人员提升文化生活品质需求,带动退休人员掀起新的学习潮流,为“五宜”朝阳增添新内涵、创造新活力。(朝阳报)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