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东城区东花市街道第二届“杏”福在花市——中医药文化服务月启幕,主会场与三大分会场联动发力,为居民呈上集诊疗、体验、研学于一体的健康文化大餐。
东花市街道办事处主任甄云鹏首先回顾上年度工作成果:通过成立由东花市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东单中医门诊部、同仁堂、长春堂、正安堂、林洪生中医诊所等26家单位组成的“杏巷”建设联席会,构建起专业服务网络。
东单中医门诊部负责人徐昆表示,一年来,东单中医累计派出医务人员800余人次,开展健康讲座、主题义诊、小郎中研学等活动200余场,累计为12000余居民提供义诊咨询,向百岁老人赠送养生“杏”福包、为特困高龄家庭颁发“杏”福卡,实现精准惠民;创新打造的中医夜市单日接待超200人次,小郎中研学班累计举办30期,吸引500余名少年儿童参与,让中医药文化走进日常生活。
活动现场,东花市街道第二届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正式启动。8块“杏巷小屋”牌匾依次授予社区代表,标志着辖区中医药服务网络从“集中服务”向“常态化覆盖”升级。随后的中医讲座上,北京市知名专家以“秋冬养生”为主题,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养生智慧。
中医市集展位前,药师为居民辨识药材;投壶游戏区,孩子们投中后就能获得中药科普卡片,在玩乐中认识黄芪、当归。“这洛神山楂饮酸甜解腻,比奶茶健康多了!”叁知堂展位前,年轻市民小林边喝边打卡拍照。
东单中医门诊部的推拿按摩区的医师手法娴熟,中医文创展位的药香书签、艾草抱枕更是备受青睐。从非遗技艺展示到即时健康服务,市集延续首届“好吃、好玩、好用、好看”的特色,将中医体验融入烟火气中。
与此同时,广北社区“杏巷小屋”同步举行揭牌仪式。东单中医门诊部的内科医师为老人把脉开方,外治中心大夫做按摩推拿,护士细致测量血压。“杏巷小屋”这一便民载体正是在首届义诊区基础上的延伸升级,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扎根社区。
在东城区中医药学会的小郎中研学班上,孩子们围坐听中医历史故事,在老师指导下辨认经络穴位模型。相较于首届的招募启蒙,本届特别增设中草药种植实践环节——街道领导与卫健领导与研学的小郎中共同种下黄岑、石斛、五指毛桃、板蓝根、丹参、三七、何首乌等9种草药苗,以“植苗传艺”的方式播撒中医文化种子,寓意“扎根沃土,传承医道、久久为功”。手工课上,孩子们将藿香、薄荷等中药饮片装入香囊,从种植到应用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据悉,依托“杏巷”建设联席会26家成员单位资源,本届活动实现服务升级:8个“杏巷小屋”将提供常态化义诊,小郎中研学班将开设6期系列课程,中医讲座每月走进社区。街道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首届奠定的“资源整合+全龄服务+文化浸润”模式,让“杏巷”成为居民健康生活的温馨港湾。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9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