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相比于居民小区,商用楼宇因单位数量众多,引导员工参与垃圾分类要更难。

为提升辖区内商务楼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质量,奥运村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从强化宣传引导、氛围营造、多样开展专题培训、改造分类设施等多方面入手,做好楼宇垃圾分类工作,其中,西奥中心大厦就荣获“2022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商务楼宇”称号”。

“您好,玻璃瓶也属于可回收垃圾,不要投放错啦。”西奥中心大厦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提醒道。西奥中心大厦(以下简称“西奥中心”)位于朝阳区奥运村街道科学园南里中街,隶属于风林绿洲社区。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在街道和社区的指导下,西奥中心积极履行垃圾分类职责,从氛围营造、宣传引导、设施更新、开展培训等方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强楼宇垃圾分类建设。

深化党建引领

“红色”引领“绿色”,分类氛围更浓厚

党建引领聚合力。为做好楼宇内的垃圾分类工作,西奥中心物业积极以党建为引领,在街道工委、社区党委的带领下开展各项工作。

在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带领下,西奥中心积极探索“红色”+“绿色”垃圾分类模式,以大厦党支部为堡垒,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用“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让垃圾分类走的更远、更稳。

党员带头做分类。为了提高大厦内员工对于垃圾分类的认识,党员自发成为“宣传员”,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守桶、垃圾分类专题培训等活动。

同时,党员们还组织志愿者在大厦内部和大厦门口都张贴了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向大厦内的企业员工宣传、介绍、推广垃圾分类知识。

1.jpeg

此外,社区党委也积极与大厦物业携手走访大厦企业,向各企业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当中来。

2.jpeg

“许多企业对垃圾分类了解不多,于是我们就为其分发宣传页,鼓励大家在单位内张贴自制海报,一起为大厦垃圾分类出力。”据大厦党员介绍,楼内的企业都十分配合工作,按照要求,将办公区内的垃圾桶都换成了分类的垃圾桶,从点滴做好垃圾分类。

设施改造升级

桶站改造更新,分类管理更精细

分类设施改造升级。据了解,西奥中心内约有40余家企业,每天有1000余人在此办公,为了规范员工投放垃圾,工作人员将大厦周边零散的垃圾桶进行桶站合并规划,在大厦的楼下设置垃圾分类桶站,并在每层楼的楼角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

3.jpeg

垃圾清运更加规范。各楼层企业将本单位的垃圾倾倒至楼角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后,每日下午,保洁人员会将大楼内的垃圾集中到楼下的桶站进行二次分拣,确保垃圾分类正确,随即由签订的专业清运机构完成清运。

西奥中心地下设有食堂,因此对于厨余垃圾的分类也是十分重视,在食堂内,工作人员在此规范设置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桶,并增加对食堂厨余垃圾的清理频率,做好食堂内的垃圾分类工作。

4.jpeg

此外,为了更方便的处理油脂,西奥中心还设置了“油脂”类桶,食堂工作人员会将做饭使用后的油脂冷却后统一倾倒在这里,既能合理处理油脂,又做好了垃圾分类。

分类知识培训

落实守桶制度,学习分类知识

守桶制度落实落细。为了培养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西奥中心积极落实垃圾分类桶前值守制度,桶站前的“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也随即应邀上岗,为前来扔垃圾的居民提供帮助。

“垃圾分类普法监督员”都是在接受过系统培训后才上岗的,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正确分类的居民,他们就会现场进行纠正,桶前值守行动从不间断,监督员敢问敢管,不间断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

5.jpeg

专题培训层级推进。同时,在街道和社区指导下,西奥中心也积极开展专题培训,形成街道+社区+企业学习链,各层各级共同学习,提升自身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推动楼宇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

6.jpeg

大厦内各企业还纷纷设立了“垃圾分类行政专员”,而后大家又组建了大厦垃圾分类工作群,为社区、物业、企业之间交流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线上桥梁。

物业、保洁人员也积极参与专题培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为楼内垃圾二次分拣再提速。

“街道会及时将最新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带给我们,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和大厦各企业及时学到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大厦物业经理庞中民说道。

据了解,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厦里的厨余垃圾每日约有80KG,其他垃圾约有200KG,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8%,员工自主投放准确率也达到了91%。

各企业还都与物业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企业的垃圾分类行政专员也都会积极参加培训,并将最新垃圾分类知识惠及到本企业的其他员工。

许多单位员工也表示:“垃圾分类做得好,我们大厦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好,我们在这儿上班呆着也更舒心,我们也会持续做好垃圾分类。”

路虽远,行则将至,“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奥运村街道将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落实落细垃圾分类各项工作措施,让我们与“垃圾分类”为伴,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共同打造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