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电子球场(华信)社区“春香工作室”正式“开张”。这个没有轰轰烈烈场景的“暖心角落”,正以“拉家常”的亲切方式,将邻里矛盾、家庭摩擦化解在“家门口”,成为街道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基层自治新路径、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实践。

聚焦街道治理痛点探索解纷新路径

酒仙桥街道辖区内老旧房屋集中、老年人口占比高,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发展过程中呈现“三多两难一落后”特点。作为街道典型社区,电子球场(华信)社区涵盖回迁安置小区、单位家属院、平房院落及中高档小区,居民结构多元且回迁居民占比高、老龄化程度深——邻里关系、物业管理、公共资源分配等问题常成为矛盾焦点,居民对精细化社区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为破解这一治理难题,酒仙桥街道以“三群工作法”为指引,深化“五线连心”党建品牌建设,整合民生服务脉络,精准对接群众“微需求”。在前期旧城改建工作中,街道已通过凝聚群众力量攻克多项难题;如今,为延续“街坊优势”,街道指导电子球场(华信)社区党委牵头成立“春香工作室”,以社区党员志愿者苏春香为标杆,构建“专业调解+志愿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打造基层矛盾化解“前沿阵地”,力争实现“小事不出楼栋、难事不出社区”。

“党员带头+专业支撑”打造解纷硬核力量

“春香工作室”的核心调解团队由6名社区“熟人”组成——他们既是有威望、热心肠的党员志愿者,也是深耕街坊多年的老街坊。早在辖区旧城改建期间,苏春香就带领团队奔走于邻里间,宣讲政策、调解分歧,累计开展调解600余次,无一户居民反悔,为项目顺利推进筑牢了“民心基础”。

如今工作室成立,党员志愿者们继续发挥“熟人优势”,用一句句问候、一次次促膝长谈化解矛盾,让街坊温情在调解中延续。同时,酒仙桥街道还整合法院、律师等专业力量下沉工作室,为居民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复杂纠纷研判等精准服务,让“家常式调解”兼具温度与专业度。

“三心服务+长效机制”让暖心解纷不打烊

在“春香工作室”,“耐心捋顺心气、细心倾听诉求、公心化解矛盾”是志愿者们的行动准则。围绕居民需求,工作室明确三大服务方向:针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物业冲突等常见问题,以议事协商提供人性化解决方案;面对居民情绪冲突,引入心理咨询力量帮助平复心情、引导换位思考;此外,还为居民解答社区公共事务、业务办理流程,围绕青少年教育、邻里相处等话题搭建交流平台,同时打通居民与职能部门的沟通桥梁。

为确保服务长效化,工作室建立了一套规范机制:实行“轮班制”,每周三固定有2名成员在岗,通过座谈、上门走访等方式把纠纷“截”在社区内;每月最后一周召开“工作复盘会”,研讨典型案例、学习最新政策法律知识,确保服务“专业不脱节”;开通专属预约通道,居民遇矛盾可随时拨打预约电话,灵活选择调解时段,真正实现“少跑腿、零等待”,让暖心服务“不打烊”。此外,工作室还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调解技巧研讨会,帮助成员持续提升专业能力,让每一次“面对面”沟通都有依据、有说服力。

从“解疙瘩”到“聚民心”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自成立以来,“春香工作室”已成为居民心中的“解忧铺”:从化解房产继承纠纷这样的“大事”,到调解邻里噪音误会这样的“小事”,苏春香带领团队始终冲在前面,用真情换真心。不少居民从最初的“红脸吵架”变成如今的“笑脸打招呼”,甚至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实现“矛盾化解”向“治理参与”的转变。

在东电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中,工作室的作用尤为凸显:志愿者们联合小区党支部党员、“久爱新先锋”志愿者,通过张贴《致居民朋友的一封信》、逐户走访等方式,宣传改造内容、收集群众意见,将“加装电梯”“管网更新”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纳入改造方案,有效推动工程提速增效,赢得居民一致点赞。

作为酒仙桥街道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创新实践,“春香工作室”不仅破解了基层矛盾化解难题,更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下一步,朝阳区酒仙桥街道将以“春香工作室”为样板,进一步创新“党建+基层自治”新模式,打造更多居民身边的调解平台,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书写民生幸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