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满情浓。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朝阳区垡头街道各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中秋活动,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在互动协作中拉近邻里距离,为中秋佳节增添了别样温情。

冰皮月饼DIY,揉出团圆好滋味

“您看,揉面的时候力度要均匀,这样冰皮才够细腻。”在垡头一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悦享中秋共话团圆”冰皮月饼DIY活动热闹开启。活动现场的长桌上,白色、粉色、黄色的冰皮预拌粉堆叠如小山,低糖莲蓉、豆沙、流心奶黄等六种馅料分装在透明小碗中,印有玉兔、桂花、月亮等传统纹样的月饼模具,以及手套、保鲜盒等工具一应俱全,浓厚的节日氛围扑面而来。

志愿者首先展示了提前制作的冰皮月饼成品——粉白相间的饼皮包裹着细腻莲蓉,黄色月饼切开后,诱人的奶黄馅缓缓流出,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随后,志愿者详细讲解制作步骤,手把手指导居民掌握揉面力度与包馅技巧,还贴心提醒大家如何控制饼皮厚薄、避免露馅。居民们围坐在一起,边动手制作边畅谈家常,欢声笑语不断。大家表示,亲手做月饼不仅有趣,更让自己感受到了中秋“团圆”的真正含义,邻里间的情谊也在揉面、包馅的过程中愈发浓厚。

草编技艺体验,编织玉兔迎中秋

垡头北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以传统手工艺为切入点,开展“指尖生趣兔迎中秋”草编工艺体验活动,让居民在指尖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邀请专业草编老师授课,老师首先向居民们介绍了草编技艺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草编技艺的起源发展,到其在传统民俗中的意义,生动的讲解让大家对这门传统手艺有了全新认识。

随后,老师现场演示草编兔子的基本手法与技巧,从草叶的挑选、折叠,到编织时的穿插、固定,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居民们认真倾听、仔细模仿,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向老师请教,还不忘与身边邻居交流心得。在大家的巧手下,一根根普通的草叶逐渐变换形态,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草编小兔应运而生——有的竖着长长的耳朵,显得灵动活泼;有的体态圆润,憨态可掬。看着自己的作品,居民们脸上满是成就感,现场洋溢着欢乐温馨的氛围。此次活动不仅让居民学会了草编技艺,更以手工艺为纽带,搭建起邻里沟通的桥梁,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月饼包手工缝,一针一线纳福气

“这个古风月饼包不仅好看,还藏着‘纳福团圆’的好寓意呢!”在双合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秋纳福一针一线缝古韵”月饼包制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活动伊始,老师围绕古风包的历史演变、皮具工艺的发展,以及中秋文化与手工制作的联结展开讲解,还重点解读了月饼包所蕴含的“纳福团圆”寓意,让居民在动手前先沉浸在传统民俗文化的氛围中。

讲解结束后,老师示范“双边缝合法”,展示如何让包的正反两面缝合得整齐一致,并强调了缝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居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关键步骤,生怕错过重要细节。进入实操环节,电教室里满是穿针引线的专注身影——大家仔细对齐皮料、认真调整针线,遇到缝合难题时,老师及时上前手把手指导。从零散的皮料部件,到完整精致的月饼包,每一步都凝聚着居民的用心与耐心。制作间隙,居民们分享各自家乡的中秋习俗,交流手工制作技巧,原本互不熟悉的邻居渐渐熟络起来。有居民感慨道:“平时很少有机会和邻居深入交流,这次活动既学会了新手艺,又认识了新朋友,感觉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趣味游园互动,邻里同乐庆佳节

双美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通过“双美睦邻-中秋节游园会”,为居民打造了一场集趣味、文化、互动于一体的中秋盛宴。游园会精心设置打卡互动、猜灯谜、漆扇体验、玉兔钓萝卜、投壶、沙包丢丢乐等多个项目,每个区域都吸引了大量居民驻足参与。

猜灯谜区域,五颜六色的纸板上粘贴着数百条谜题,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知识、生活常识等,大人带着孩子一起琢磨谜底,不时传出阵阵讨论声,遇到难题时,大家还会互相提示,共同寻找答案;玉兔钓萝卜和投壶环节充满童趣,孩子们手持道具专注尝试,家长们则在一旁加油鼓劲,看到孩子成功“钓”起萝卜、投中箭矢,家长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沙包丢丢乐活动中,居民们排队参与,投掷沙包时的专注、命中目标后的喜悦,让现场热闹非凡;最具文化气息的当属漆扇体验区,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颜料水和空白纸扇,居民们在指导下,手持纸扇在绚丽的颜料水中轻轻旋转,瞬间,一把把色彩斑斓、图案各异的漆扇呈现在眼前,大家拿着自己制作的漆扇,成就感满满。

此次朝阳区垡头街道开展的中秋系列活动,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中秋节日氛围,在互动协作中增进邻里情谊。下一步,垡头街道将继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传统节日、居民需求策划更多优质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与幸福感,推动文明和谐社区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