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通州区潞城镇作前疃村作为“全国文明村”,摸索出自己的一条抗“疫”之道: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组织医护人员入户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疫苗,做到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志愿者担当“人工大喇叭”,组织村民错峰做好核酸检测;党员志愿者带头做好公共区域消毒杀菌,营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些行动真正做到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让百姓安心放心。
接种疫苗有温度,村党支部书记挨家挨户敲门问需
前疃村共有300余名村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期间,村委会做好疫苗接种台账,最终统计有个别村民因特殊情况未接种疫苗。考虑到这当中有许多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前疃村党支部书记贾旭峰便联同医务人员,挨家挨户上门问需,确定老人接种疫苗的意愿,由医务人员确定老人是否具备接种疫苗的条件,动员大家应接尽接。
武玉珍今年92岁,是行动不便的失能老人,由几个子女轮流照顾,二闺女觉得老人年纪大了,平时不出门,没有必要打疫苗。贾旭峰在了解到老人家里的情况后,立刻联系甘棠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入户,详细为老人讲解接种条件。听完讲解后,老人减少了顾虑,主动提出接种疫苗:“虽然我不常出门,但孩子们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看我,也有传染的风险,所以为了保险,我自己做主,接种疫苗。”
村委会便帮老人联系了甘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定了入户接种疫苗的时间。入户接种后,医护人员会在老人家里等待半个小时,确定没有异常反应后才离开。
目前,在村委会的积极宣传动员下,前疃村除了少数有禁忌症及疾病发病期的村民外,均接种了疫苗。
核酸检测有速度,“人工喇叭”实时播报,3小时完成全员检测
5月13日连续开展区域核酸筛查以来,核酸检测成了前疃村每日的“必修课”。村里许多老人不用手机,怎么通知大家错峰来做核酸呢?前疃村党员志愿者贾德全主动报名,担当村头“人工大喇叭”,根据每日核酸检测人员情况,实时通知大家来做核酸。
每天早晨,贾德全都会坐在村委会“广播室”里,“需要通勤上班的年轻人拿好身份证,先来做核酸了,其他人先在家里等等。”通知完毕后,贾德全就会来到核酸检测点,在现场维持秩序,提醒大家做好2米间隔,一拨人做完核酸后,贾德全会继续回到村里“广播室”,通知未做核酸检测的村民前来做核酸。
据贾德全介绍,核酸检测安排的时间一般是早上6:30到10:30,经过大喇叭广播后,一般只需要3个小时村里就能做完全员核酸检测,既避免了聚集,也做到了高效、有序。
消杀有力度,党员志愿者带头,做到分工明确
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切实保障村民生命健康,前疃村党员主动报名担当志愿者,迅速应对、果断行动,对辖区公共区域的重点部位进行防疫消杀。
每天早上五点半,志愿者就已经做好准备,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要求配比消毒剂,利用背式喷雾器对核酸检测地区进行喷洒。此外,还会认真细致地对村委会广场、健身器材、绿化带草坪、垃圾桶等公共环境等重点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杀菌。确保处处不放过,不留一处死角,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在卡口值勤、核酸检测现场,处处可以看到志愿者的身影,百姓扫码遇到问题时,也有志愿者为他们进行解答,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志愿者成了最美的风景线。
抗疫还在继续,潞城镇前疃村党员、志愿者、村两委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仍将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