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京津冀交界地带的永乐店镇已经600岁。在这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土地上,老百姓守护家园,安居乐业。近几年,永乐店镇紧紧围绕文明乡镇的创建要求,通过美化环境、提升内涵、夯实产业,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文明创建热潮,实现了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巨大转变,打造了“乡风清、环境美、生态好、产业兴、文化丰”的文明乡村幸福乐土。

乡风清

乡风文明展现了村民的时代精神面貌。永乐店镇以持续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进“无疫村”创建提供强大动力。

在老槐庄村核酸检测点,准备做检测的村民排起了长队,身着志愿者“蓝马甲”的马晓杭耐心地做着疏导。作为2021年通州榜样年度提名奖获得者,1994年出生的马晓杭常年热心公益事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多次主动请缨,带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连日来,在老槐庄村的核酸筛查点,马晓杭和志愿者们一起忙前忙后,助力筛查工作开展,让“蓝马甲”成了老槐庄村疫情防控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核酸筛查现场,马晓杭和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人搭桌子,有人拉警戒线,有人引导大家保持安全距离,有序进行检测……马晓杭格外认真,看到老人口罩没戴好,他上前提醒。看到小朋友做检测前有点紧张,他上前温和地安抚。大家分工协作,保证核酸筛查工作安全高效进行。

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青年,两年多来,马晓杭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无论何时,只要疫情防控“警报”拉响,人们总会看到他活跃的身影。

除了参与疫情防控外,2021年7月,河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马晓杭了解到灾情后,立即发起驰援河南的爱心行动。他第一时间与其他志愿者组建爱心车队,深入到河南灾区一线,以个人名义捐赠了10万元救援物资。

迎难而上,方显本色。大灾面前,马晓杭是先行者,是逆行人,更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公益榜样,他让一片“志愿蓝”温暖了群众的心。

除了马晓杭,永乐店镇还有梁文凤、马丽、李鹏武、张红英等许许多多的“永乐好人”,三垡村村民梁文凤还上榜2021通州榜样名单。

自2013年开始评选“永乐好村民”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全镇评选好村民共49人。当选的“好村民”都是通过基层群众推选,是他们用看似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事迹唤起了人们心底感动的共鸣,倡导了良好的道德风尚,打造“和谐永乐”品牌,成为永乐店镇疫情防控战线的有力补充。

图说:自2013年开始评选“永乐好村民”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5届,全镇评选好村民共49人(摄影:唐建)

环境美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风景更美、生态更优、环境更靓,这既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图说: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永乐店镇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宜居环境,一村一景连成靓丽风景线(摄影:唐建)

走进德仁务前街村,村内主路两旁种上了金枝槐树,配有低矮的花草,夏日的微风吹过,走在村中不时能闻到淡淡的花香,村民房前屋后宽敞整洁……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展现在眼前。

几年前,村里还是另一副光景。这样“整容”式的改变,还要从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说起。

“以前这个墙是到我脚底下这么宽,当时这有一个坯房,这是我自己家的,我就想着呢,自己的先拆了,党员户拆了,群众也就能跟着效仿。”村里党员张启财比划着自家的院墙,说起了当年村里美丽乡村建设走出的第一步——拆违。为了让村民彻底信服,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拆除,张启财是土生土长的德仁务前街村人,作为村委也是党员的他,率先从自家“开刀”。

违建拆除后,不仅村里的道路变宽了,腾退的土地也划上了正规车位、栽满鲜花绿植。2020年,村党支部继续带领党员群众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与村居建设紧密结合。为了让村民更快适应垃圾分类,村委会为每户安装了两个分类垃圾桶,养成对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每天还会有保洁员进行两次清运工作,将垃圾统一运送到村内的垃圾集中回收站。

村民老张说,过去垃圾箱子满处刮。现在外面根本瞅不见塑料袋了。环境确实是比原来强多了。

如今的德仁务前街村,垃圾掉了有人捡,花干了有人浇,乡村变美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也跟着提升了,人人都成了美丽乡村成果的“守护者”。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德仁务前街村先后获评“通州区第二批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验收百分村庄”、“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北京市农村工作先进村”称号。

德仁务前街村党支部书记董守军表示,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带动全村人民共同努力,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今后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道上,我相信我们村还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用我们的贴心服务换来全村人民的幸福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永乐店镇打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态宜居环境,一村一景连成靓丽风景线。

永三村中心花园里绿树成荫,鲜花成簇,村民们在公园的凉亭里乘凉、下棋;西槐庄村在闲置空地上建起了400平米的健身广场;老槐庄村则建起了食用菌主题公园和街头小公园;小务村清理了河道淤泥,让穿村而过的一条臭水河摇身变成休闲娱乐的景观河。

风景无限的乡村,真正让村民实现了出门见绿、三季见花、四季有景的美好愿景。

生态好

生态环境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

2021年,永乐店镇PM2.5浓度47微克/立方米,改善率6.3%,改善排名全区第一,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平均海拔43.5米,最低海拔点位就在永乐店镇兴隆庄村,这里的海拔仅有8米。

“因为海拔低,村里特别容易积尘积灰。”这几年,村里在环境改善上没少下功夫。“借助美丽乡村改造的东风,村里修整了村民房前屋后的破损路面,归整出来的零散空间,我们见缝插绿,全种上花草和树木了。”村党支部书记邢振峰介绍,村里还专门成立了专职环卫小分队,除了保湿喷水外,保洁人员每天还会定点定位清扫,村民们也自发加入到“门前三包”的队伍中来。

真正让村里环境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则是大面积种树。“前几年出门经常能闻见土腥味儿,感觉空气中尘土特别多。”邢振峰说,2012—2020年,村里陆续进行平原造林,先后植树2100多亩,可以说村四周形成了一道绿色的森林防护网。除此之外,村内也见缝插针地搞起了绿化。

“现在我们村四面环林,村域面积2900多亩,绿化面积能达到2500多亩,不仅环境好了,负氧离子还很高,感

觉呼进鼻腔里的空气清新多了,夹杂着绿树的清香。”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邢振峰颇感欣慰。

图说:全镇累计完成4.2万亩造林工作,森林覆盖率近43%(摄影:李雪峰)

地势低,农用地多、检查站多、垃圾焚烧厂多,是永乐店镇“先天不足”的地域特点,靠着永乐店镇人的“后天努力”的拼劲,使得镇内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4.2万亩造林工作,平原生态林林木养护面积位列全区首位。全镇森林覆盖率近43%,排名全区第二,“大尺度平原森林+簇团状农田”的生态景观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永乐店镇域内检查站多,京津高速、京沪高速、首都环线高速和京津城际铁路途经镇域腹地,镇内现有四个机动车检查站,过境车辆多、货运车辆多;同时,镇内的垃圾焚烧厂多,绿色动力、润泰环保、永乐混烧三家垃圾焚烧厂分别承担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餐厨垃圾处理。“这就需要我们多走、多查、多问、多叮嘱。”李宗南说,“最忙的一天,开车得跑60多公里。”

客观条件不给力,工作人员就要付出加倍努力。永乐店镇对此建立了日常巡查、问题发现机制,“全镇分成了4片,每片3个人,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比如检查站、垃圾焚烧厂周边等。”林木荔表示。

2021年,全镇出动检查人员7652人次,巡查裸地、施工工地、扬尘等点位1.5万余处,发现相关问题812处。同时建立督察问责、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环保工作“周调度”“月拉练”“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将环保工作纳入对各村的绩效考核,与村党支部书记考核奖金直接挂钩,并实施“一票否决”。

产业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

西槐庄村的萝卜种植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村民的辛勤培育,萝卜已成为西槐庄村的品牌。2020年8月,时任第一书记带来资金25万元,再加上区镇帮扶,15个大棚拔地而起,抢种了第一茬冷棚萝卜,当年毛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2021年春天,村里地头建起科技小院,在大棚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中国农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常驻,帮扶选种育苗、生产种植、线上销售。一年的时间,村集体收入就从零增长到了30万元。

2021年,全村共种植萝卜6万斤,经两委班子成员讨论研究,利用新媒体的方式,通过公众号和抖音直播进行销售,打开了新的增收局面。

在乡村振兴中,西槐庄村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赋能、发展特色种植的智慧之路。与此同时,永乐店镇老槐庄村党支部致力于乡村振兴已有10多个年头,从最初探索食用菌种植,再到现在探索产业结构转型,也走出了一条适合老槐庄村发展的道路。

老槐庄村的林下经济——食用菌基地,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占地200亩,拥有棚室125个,还建有冷藏室,用于食用菌的保存。食用菌基地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村党支部书记马凤强说:“我们还是以党建引领村民产业转型,就是在过去原有的这个老的这个食用菌种植模式的情况下,党员代表先带头,所以我们下一步,食用菌转型,乡村民宿,食用菌采摘,食用菌的自己种植,我们是有很大信心的。”

未来,老槐庄村将以村内产业为中心,继续大力探索乡村产业兴旺的新路子。老槐庄村党支部将继续带领村民拓宽发展思路、建强产业支撑,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永乐店镇始终保持“赶考”初心,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等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快形成“开放、活力、生态、融合、文明”的新格局。

图说:老槐庄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食用菌基地,目前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摄影:单宏涛)

文化丰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

在永乐店镇孔庄村,活动中心书画室里摆满了村民的书画作品,运河诗社孔庄分社的王富海老师正在教村民练习书法,提笔落墨间尽显文墨风骨。为了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开设了公益课堂,免费向村民传授书法技艺。王富海表示,农商为养生,笔墨以娱情。这些年随着开展美丽乡村治理,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变好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提笔练字更是为大家的小日子增添了精神上的文化味儿。

多年来,孔庄村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作为重要抓手,营造健康文明的乡村和谐新风尚。在孔庄村,能书能画的村民不乏其人,笔墨丹青不仅装点了农家人的生活,同时也是孔庄村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知识、文明与自信。

推动乡村振兴,永乐店镇精心做好“农民精神富足”大文章 ,老百姓在实现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走进大务村史馆,有一间独特的展室叫评剧团特色展室,这里珍藏着大量珍贵戏服和评剧老物件。大务评剧团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传承,83岁高龄的邢国钢老人是评剧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老人从15岁就开始从事评剧演艺,至今初心犹在,对评剧艺术的热爱始终如一。在大务村剧场里,时常能欣赏到大务评剧团的演出。别看这只是个乡村剧团,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演员们唱念做打个个在行,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角儿”。每次演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几岁孩童,从四邻八村赶来的村民们令剧场座无虚席,精彩的演出不时博得阵阵掌声和叫好声,村民们直呼“过瘾”。

赵德新是德仁务中街空竹站的站长。他自幼习武,在老伴的影响下,爱上了空竹。随着空竹技艺越发高超,赵德新开始积极参加各类空竹比赛,并屡屡喜获佳绩,在空竹圈小有名气。

他还经常在村内表演,并带动了不少村民一起学习抖空竹,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传承空竹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赵德新不满足于带动中老年人健身,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了解并喜欢上空竹。近年来,他先后在德仁务小学、小务中学、柴厂屯中学、于家务中学等地义务教课,一个个空竹在孩子们的手中绚丽地抖动,幻化出各种造型。

虽年逾古稀,但抖起空竹,赵德新仍身手矫健,“和孩子们一起抖空竹,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赵德新还计划走进更多的学校,教会更多的孩子抖空竹,“孩子们只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加热爱祖国。” 赵德新说。

自从2006年“抖空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赵德新也有了自己的“空竹梦”,他希望和老伴一起,把抖空竹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抖”遍全世界。

图说:村史馆为村民留住乡愁,永乐店镇精心做好“农民精神富足”大文章,老百姓在实现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丰富(摄影:唐建)

永乐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也是老百姓们学习充电的打卡地。

通过不断强化阵地属性,永乐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突出思想引导和道德教化,加强“理‘响’驿站”建设,搭建起理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相贯通的桥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