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营镇一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因“唐驿站,高丽使丞用,形成村落”,故得名高丽营村。村域总面积3347亩,耕地1734亩。全村现有426户,1500多人(含480多名常住外来人口),其中党员76名。

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党建立村、产业强村、文化兴村”工作思路,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聚焦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将文化发展的“软实力”转化成推动美丽乡村振兴的“硬支撑”,建成了“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百佳范例”等称号。

一、约村规立村训,展现文化振兴“新风貌”

一村之美,美在人文。乡村振兴,必兴文化。该村两委班子在全村倡树“红心引领、入孝出悌、崇文善礼、知乐善舞、亲水护绿、遵规守制”24字村域文化,聚民意,集民智,凝共识。按照“三下三上”工作法,探索提炼“三块牌子”,引领村域人文建设,即“党员户”标牌激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在每名党员家门口悬挂“一村党员户”标牌,以此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与表率意识;“村规民约星级户”标牌约出乡村文明,利用一月一评一贴星机制,引导村民自觉践行文明生活方式;“五个十佳”标牌涵养家风民风,鼓励村民争创“精神文明之家”“敬老孝老之家”“教子有方之家”“遵规守制之家”“绿色生态之家”,厚植全村文化底蕴。

构建“7+X”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多彩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乡情村史馆,通过动态展示记录村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动人故事。

传承发扬民俗传统文化,组建评剧队伍、“爱曲社”评剧团,每年开展戏曲专场巡演。组建剪纸、广场舞、模特队等多支队伍,定期组织文艺汇演以及“爱泥塑”“水拓画”等手工制作活动。组织开展读书会、好书分享、观优秀影片等活动,激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

二、优环境建机制,擦亮文明振兴“新底色”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臭水沟旧貌变身美丽荷花池,有效拆除村内私搭乱建,整治杂物堆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整治环境写入村规民约,营造精神助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文化活动场所3000平米,实施路面硬化绿化、街道美化亮化等工程。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打造垃圾分类示范村,环境品质整体水平提升。利用村委会东侧低洼地修建“文明主题”公园—如意公园,激发文化活力。打造白马书香街巷,倡导文明新风尚,积极深挖家风故事,为广大家庭立标杆、树标尺,村庄文化持续点亮,生活环境极大提升,乡村振兴“最美底色”进一步擦亮。

三、攻弱点谋发展,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立足村域实际,坚持以文明创建引领产业发展,积极整合有限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利用优良土壤条件,依靠科技支撑,种植170多亩富硒小麦和黄豆,打造绿色健康品牌食品,并延长产业链,相继推出富硒面粉、一村馒头坊等产品。整合闲置厂房资源,开发建成新型养殖展馆,引进台湾渔业养殖技术,实现工厂化流水养鱼。整合民居资源,打造文明小院、墨香小院等文创小院,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提升村庄的知名度。

该村坚持精神文明创建,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更是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干字当头促发展,乡村振兴正当时,砥砺前行开新局。未来,该村将持续以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为工作主线,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高丽营镇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多种功能为一体,整合村史馆、党群活动室、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阅读图书室、老年餐桌等活动阵地。实践站站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设宣传文化组织员一名,组建政策宣传、党员先锋、巾帼亲情、治安管理、文明交通5支志愿服务队。白马书香街巷位于高丽营镇一村西街以及十字路往东延长线,全长1700米,共32户村民。以家风带民风,通过深挖家风故事,为广大家庭立标杆、树标尺,加强村民文明素质培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共建美丽一村。高丽营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精彩的绘本教学活动,倡导孩子们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从小学起,从我做起。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一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开展手工制作、健康讲座、亲子互动活动20余场。
高丽营一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世界读书日”蛋糕制作亲子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家通过阅读拓宽知识,更在制作蛋糕的同时收获了快乐,既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增进了亲子亲情,为家长和孩子之间创造了一份难忘的回忆。图为高丽营镇戏曲爱好者在一村“高下剧场”为村民们公益演出经典戏剧曲目。高丽营镇是远近闻名的戏曲之乡,一村也有属于自己的评剧团——“爱曲社”,该团每年开展戏曲专场演出10余场。原创评剧《十九大精神放光辉》《寻亲记》《歼敌记》等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